银元加盖墨印是判定真伪和成色的多见手法,昭示质量过关,对商家、钱庄有一定的宣传效果。本篇即以杭州市、绍兴市、兰溪市三地钱庄业现存银元墨印为出发点,追溯那时钱庄业发展情况。
杭州:钱庄历史追至南宋
杭州钱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经济繁荣、商业发达,钱庄作为一种金融机构开始兴起。钱庄最初主要是贩卖钱钞的钱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庄业逐渐壮大,成为杭州乃至江南地区重要的金融行业。
在近代,杭州钱庄业经历了多次起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杭州钱庄业达到鼎盛时期,拥有多家大同行和小同行钱庄。至1931年,杭州市区有大同行钱庄23家,小同行钱庄26家,未入会的现兑庄25家。钱庄业务内容大端与一般商业银行无异,有存款、放款、汇兑和货币买卖等。同治末年,杭州建立钱业会馆,形成钱业市场,出现大同行、小同行和现兑庄三类不同的钱庄。
大同行钱庄是钱业同业组织的会员钱庄,可直接进入钱业市场交易,其主要办理异地款项汇划和为工商业调剂资金余缺,是业务规模最大的一类钱庄。小同行钱庄也参加同业组织,但不能直接进入钱业市场交易。它的业务对象主要是本地客户,一般不经营异地款项汇划,业务规模小于大同行钱庄。现兑庄则是专门从事货币兑换的钱庄,不参加钱业同业组织。还有一些现兑摊和兼营兑换店,不计入钱庄之列。

1931年后,受世界经济危机和国内战争形势的影响,杭州工商企业时有倒闭。钱庄放款呆账增多,又因金融同业竞争愈趋激烈,几家大银行陆续开办储蓄业务,钱庄资金纷纷流向银行,周转日益困难,资力单薄的钱庄陆续倒闭。到1936年春,杭州钱庄继续开业的只有12家大同行与17家小同行;现兑庄、兑换店因法币政策实行后,现兑业务已无必要,全部停歇或转业,钱庄业从此骤然衰落。1937年12月日军侵入杭州前,市区钱庄全部停业。如今可看到浙省恒裕庄墨(图1)与杭州復泰庄墨(图2)。
绍兴:墨印见证古镇烟云
绍兴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文化的城市,绍兴银元钱庄墨印也默默地叙述着往日岁月。乾泰源钱庄(图3)与泰康图章(图4)即是其中代表。
乾泰源钱庄于清光绪年间创立,1935年资本2万元,营业数80万元,庄址设在绍兴城内大马路。抗日期间停业,1946年7月复业,庄址设在利济桥大街17号,为无限公司组织,资本法币2000万元。笔者收藏有一枚紫墨印乾泰源,四周印“去印不换”是商事行为及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意思是指,去掉我家墨印,银元的真假我就不保证了;反之,在墨印清晰齐全的情况下,若有人怀疑银元是假的可以随时来换。
据上海博物馆钱币研究员钱屿老师介绍,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民国早中期,商家在当天打烊后,账房先生和伙计要一起整理白天收进的银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