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火锅,这道源自中国、风靡千年的美食,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在海外掀起一场舌尖上的“革命”。无论是麻辣鲜香的川渝火锅,还是清淡鲜美的潮汕火锅,抑或是浓郁醇厚的番茄火锅,都让外国友人赞不绝口。
但在出海过程中火锅依旧伴随困难。如何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口味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中国火锅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如何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美食?
换句话说,火锅出海不仅是一种美食的传播,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
冬天美食的尽头,一定是火锅。尤其过年,亲朋好友共聚一桌,屋外寒风飞雪,鞭炮齐鸣,屋内火炉架锅,热气弥漫,喧闹如春,氛围感满满。
作为中国独创的美食,火锅自问世起,便承载了包容欢乐的文化内涵。火锅,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集聚欢乐、热情和味道的社交方式。
无论天南海北,总有一款火锅适合你:重庆火锅的热辣厚重、四川火锅的鲜香麻辣、铜锅涮肉的醇厚鲜香、潮汕火锅的精致滑嫩……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碰撞得日益频繁,火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海外家庭的餐桌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海外火锅店数量已经达到13.4万家,市场规模达289亿美元,占国际中式餐饮市场份额的11.1%。
中国火锅,正加速迈向世界餐桌。
火锅出海
公元1338年,中国火锅首次传入日本,后来演变成日本的特色美食“寿喜烧”,这也是中国火锅第一次走出国门。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部分国营餐饮品牌如全聚德、东来顺等开始探索海外市场,中餐出海的风潮由此兴起。
1995年,重庆小天鹅火锅在美国西雅图开设了海外首家门店,标志着中国火锅正式走向世界;
2010年代中期,快乐小羊、小龙坎等火锅品牌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开设了百余家门店;
2012年,海底捞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随后又在东南亚、东亚、北美等地陆续开设了多家门店,成为国际市场上最成功的火锅品牌之一;
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海底捞、谭鸭血、小龙坎、大龙燚、朱光玉、蜀九香、刘一手等火锅品牌一路在海外攻城略地……
历经百年风雨,以火锅为代表的中国餐饮终于扬眉吐气地走出国门。
火锅为何独占鳌头?
众人围炉而坐,共享一锅热气腾腾的美食,这种独特的用餐方式,不仅满足了不同味蕾的需求,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是以社恐著称的北欧人,也无法抵御火锅与生俱来的热情。
祖籍浙江青田的叶美芳,2003年起便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从事中餐业。六年后,她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附近开了一家名为“朝日”的火锅店。店铺光是装修就用了两年,为彰显中国特色,叶美芳在店里布置了“福”字、中国结等中国风装饰,餐桌餐椅、火锅炉、锅具等也都是从国内采购来的。
当时大部分瑞典人还不知火锅为何物,前往朝日火锅店消费的以华人为主。后来,一些瑞典人抱着猎奇的心态走进了店里,叶美芳当即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她不厌其烦地教这些人如何涮火锅,如何调配蘸料。

针对瑞典人的饮食习惯,叶美芳还对店内的菜品进行了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