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网约车集体寻路
作者 任建新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4年,网约车市场迎来了久违的资本热潮。

嘀嗒、如祺先后上市,曹操出行冲击港股IPO。到了年底,拥有网约车概念的活力集团(伙力出行)和盛威时代(365约车),也先后递交招股书,向港股主板发起冲击。

在中小网约车上市潮背后,参与者们各怀心思。跨界而来的小型平台寄希望于用网约车业务增厚业绩、点亮故事,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源和地位,发展自己原本的业务。中大型平台们,投入到自动驾驶网约车Robottaxi的产业竞赛中,等待行业的下一次技术革命。

一部网约车,三段行业史

一个行业的发展,不仅要看企业奋斗,还要考虑市场的进程。

2010年之前,没有网约车,只有出租车。出租车长期处于卖方市场,价格偏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运力紧张,行业痛点非常明确但一直得不到解决。

当移动互联网逐渐成熟,开始一个个地改造传统行业时,这个数千亿级别的大市场,率先被拿出来练手。

2010年,易到用车在北京创立,这是全球最早的网约车平台之一,与美国市场的Uber几乎同步。

之后几年,大量本土网约车品牌相继成立,Uber进入中国市场。在各路资本的加持下,网约车市场的“千团大战”打响,滴滴笑到最后。

与第一代互联网背景的网约车平台相比,第二代网约车品牌背后,大多为汽车相关产业的传统巨头。

一方面,长线运营可能比一次性出售汽车市场价值更大;更重要的是,支持网约车业务,能够帮助旗下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找到一个长期、量大且稳定的销售渠道。

2015—2019年期间,神州专车、曹操出行、首汽约车、享道出行、如祺出行、T3出行等相继创立。神州专车背后是曾经的神州系;曹操出行由吉利控股;首汽约车算是首汽集团旗下产品;享道出行由上汽投资;广汽集团发起成立如祺出行;T3出行背后,东风汽车、一汽集团、长安汽车巨头林立。

滴滴在前,曹操、T3、如祺们紧随其后,本来,网约车市场已经没有其他品牌的空间了。直到,网约车聚合平台们坐大。

早在2017年,高德便推出了聚合网约车业务,只是前期并未进行大规模扶持。近年来,当网约车市场进入调整期,高德也急需找到更便捷的变现途径时,便加大投入力度,把聚合模式推广开来。

之后,美团、携程、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平台,也以几乎相同的模式,进入聚合网约车市场。

高德、美团们的目标是流量变现,在网约车市场快速获得即时盈利,并不会开展深入的产业布局。网约车的活,还是得别人来干。

于是,一些在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中小网约车平台,比如伙力出行、365约车等,以及一些其他细分市场的交通运营类公司,比如货拉拉扶持的小拉出行等,都借助网约车聚合模式,重新找到了生存空间。

一超、多强、众小

网约车市场的“千团大战”,以及之后的行业大整合,再加上2015年收购快的、2016年合并Uber中国,直接奠定了滴滴的市场地位。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