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求索的新年礼物
作者 赵德钦
发表于 2025年3月

不出意外的话,“深度求索”是国外媒体普遍熟悉的名字,在中国,它最被周知的名字是“DeepSeek”。

过去两三年,人工智能领域群雄并起,但唯ChatGPT马首是瞻。中国农历乙巳蛇年新年前后,1985年出生的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参加了总理座谈会,关于他和“幻方量化”的新闻报道就开始像鞭炮一样,条条炸响。响声撼动了大洋对岸,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让美国人工智能企业好好反思;“人工智能兵工厂”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一边赞叹深度求索的成就,一边强调高端显卡仍然威力无穷,还一边不得不面对自家股票急刹车。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创始人站出来谈深度求索的“抄袭”问题,说它使用了ChatGPT的数据训练,却同时耐人寻味地表示,对这个异军突起的劲敌“不会采取法律诉讼行动”。

故事有点婉转,精彩部分如连绵的烟花般绚烂:深度求索实现了在中国境内合理合法使用顶级人工智能的平权。春节长假中,一系列围绕它的知识付费产品,使用教程,一批模仿并追赶它的同行,以及一波追着给它递送“弹药”的投资人,上演了一部部“人工智能版”的贺新年大剧。

这是深度求索送给中国创业者的新年礼物。

千疮百孔的“小院高墙”

说深度求索是美国“送”给中国的礼物,也不为过。

ChatGPT自发布以来,芯片、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行业或产业,就被美国列为不对中国开放和贸易的领域。不仅禁止相关投资,更禁止相关芯片产品贸易、技术交流和产品的使用,建立了以美国及其核心盟友为中心的科技版的“小院高墙”。

中国是为数不多不能合理使用ChatGPT等有美国元素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国家或地区之一。为此,他们从注册、使用等方面设立了许多壁垒。

刘磊是中国人工智能创业者之一。ChatGPT还没发布,他就以开发者的身份,目睹和体验了这类通用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震撼。ChatGPT一上市,他就计划组织团队,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

事情却没有像他预想得那么简单。ChatGPT并不对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地区开放使用。如果要绕开这一限制,首先要用网络代理软件更改网络IP,然后用美国或者其他被许可国家或地区的手机注册。同时,相关API和会员服务,还必须使用美国或者其他被许可国家或地区的信用卡支付。

一切软硬件准备好后,还要面临网络代理带来的网速不稳定,问答不流畅等问题。个人使用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除非投入海量资金改善网络、使用和服务环境。

以网络代理为例,普通个人使用的网络代理,价格多在每月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每月从1G到十几G流量不等。他们通过在国外建立服务器,以不合法的方式在中国提供网络代理服务。如果要升格到企业级代理,费用和难度就会指数级上升。

本文刊登于《商界》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