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核算中的风险防控策略
作者 汪敏
发表于 2025年3月

如何有效地防范与控制财务工作中的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运用内部控制、信息化、应急预案和合法合规等多种手段,不断地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手段的使用,制定周密的风险反应战略

企业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管理,能够协助企业辨识、评估及管理各项财务资料,防止企业出现会计错误,还能维护自身经济利益,促进信息披露。透过风险管理,能够保障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能提升投资人的信心。为此,企业应该将风险防控作为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内控体系与信息技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根本保障。一套高效的内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发现、防范及处理各种财务风险,确保财务信息的精确度与合法性。首先,企业须制定严密的财务规章体系,明确各项财务活动的权限,并落实责任到具体人员,避免因内部人员越权或疏漏造成风险。其次,应实施定期的内部审计,以发现可能的风险隐患,并对财务流程进行必要调整。此外,企业还应当强化员工培训,提升他们的风险识别与合规操作能力,确保内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持续改进内控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财务核算的标准化,进而减少财务风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它已成为企业面对财务风险时,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关键工具。该技术的应用不仅极大提升了财务计算的效率,同时也使得财务管理更具可追踪性和更高的透明度。

在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企业管理解决体系(如SAP)的运用和整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该体系具有很强的模块化、一体化的特点,覆盖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应收应付等在内的多个核心功能,可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实时的处理。首先,该系统实现对资料的自动输入及会计处理,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确保资料的准确、一致。该体系具有内部的会计准则及审核函数,能够对录入的资料进行自动校验。比如,对违规交易、费用超出计划等进行检测,并发出预警,从而为企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