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实效
作者 张慧
发表于 2025年3月

内部审计围绕企业内部管理,对财务数据、内部控制和经济活动进行独立审查,助力企业识别风险、评估管理活动,进而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

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落实责任的重要手段。随着审计需求日益增长,内部审计在其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内部审计围绕企业内部管理,对财务数据、内部控制和经济活动进行独立审查,助力企业识别风险、评估管理活动,进而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近年来,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统审计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使内部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因此,深入探讨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及优化路径,对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承担着内部监督和评价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3个方面。在财务管理方面,内部审计通过仔细核查财务数据,分析收入、成本、费用等关键指标的变化,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为后续审计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内部控制方面,内部审计关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的匹配程度,评估重要业务环节的流程控制是否有效,找出潜在缺陷并协助完善改进方案,还会对关键管理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审查,保证其符合企业制度和操作规范。风险评估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外部数据,识别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财务、经营风险,并向管理层提出监控重点和改进方向的建议,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风险。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方式较为多样,主要通过全面审查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核查财务数据、分析治理结构等开展工作。审查经济责任履行时,内部审计记录和分析管理层决策行为,梳理其在重大经济事项中的职责边界,追踪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决策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在财务审计中,运用标准化检查方法,审查资产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包括财务预算执行、资金使用合理性、收入成本匹配度等,针对重大偏差提供详细分析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评估制度框架、操作流程和权限划分,审查管理活动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对具体操作环节的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