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审计监督的路径研究
作者 杨鹏
发表于 2025年3月

数字时代为审计监督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审计效率与透明度得以大幅提升。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法律和伦理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推进技术创新时,保障审计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与安全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有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审计监督作为保障市场秩序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传统审计模式下,数据处理和信息流转存在滞后性,常导致审计监督时效性不足。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审计提供实时、高效、精确的数据支持,打破传统审计周期局限,提高审计监督精度、拓宽审计监督广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能够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逐渐成熟,在审计监督强化法律合规、防控风险、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作用越发突出。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有助于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与精度。通过优化审计流程和创新监管手段,既能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规范引导,又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支持,提升管理效能。在此过程中,处理好技术应用与法律、伦理的关系,成为推动审计监督创新的关键。

审计监督面临的挑战与难题

传统审计方式以手工操作与定期数据审查为主,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引入大数据技术后,审计工作将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流及快速的信息更新速度。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子邮件、合同、交易记录等,成为审计人员须处理的重要信息源。如何有效提取并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数据清洗、筛选和分类存在较大难度。另外,审计人员对新技术应用能力欠缺,使得审计流程无法全面实现数字化,进而导致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下滑。

在信息化环境中,监管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为审计工作与实时数据的脱节。在诸多企业和机构内,交易与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变化速率远超传统审计周期,致使审计工作只能依托已过时的数据开展分析,难以在第一时间洞察潜在的风险及问题。考虑到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质,监管机构在全面掌握各类数字工具的使用情形以及数据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进而产生技术上的盲点。由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等技术在审计监督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这使得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地实施监控与评估,最终对企业合规性的判定以及风险控制的及时识别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