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是保障项目经济效益和资金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其效率和精准性直接影响项目管理质量
电力工程的造价审计对控制工程成本、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意义重大,直接关乎项目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近年来,电力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持续提高,造价审计面临诸多挑战,既要做到高效精准核算,又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施工技术发展。然而,当前造价审计在工程量核算、造价标准适用性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制约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对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现状与难点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电力工程造价审计中的价值日益凸显。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为例,其开发并推广的智慧审计云平台,借助数据的集中共享和智能化分析,极大地提升了审计效率。南方电网公司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工程变更和材料采购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保障数据的真实可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也为电力工程造价审计带来全新模式。比如在三峡集团某重点输变电项目中,BIM 技术用于动态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变化,审计人员得以实时核算造价,避免因信息延迟产生的核算偏差。该技术将三维模型与工程数据相结合,提高核算与审核效率,减轻人工复核负担。
不过,审计信息化的普及主要集中在大型电力企业。中小型企业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所尝试,但应用场景和功能覆盖面相对有限。即便如此,这些初步实践也充分证明,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电力工程造价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方面潜力巨大。
工程量核算作为电力工程造价审计的核心环节,其复杂性源于项目特性、数据分散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电力工程涵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各环节都会产生大量工程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方式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数据整合难度较大。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更也是导致核算复杂的重要因素。电力工程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常面临施工内容和范围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