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会计法》施行的背景下,央企须全面加强财务管理实务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管理优化、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与外部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202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24)》(以下简称新《会计法》)施行。新《会计法》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有助于推动央企的优化财政管理实务工作,提升规范化程度。
新《会计法》为会计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修改的新《会计法》在第二条中增加“会计工作应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应发挥的基础作用。这既是对党领导会计事业具体实践的历史性总结,也为我国未来持续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生成会计信息的基本依据,是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规则,是国际国内资本市场通用的商业规则和技术语言。在当前我国经济深入融合全球经济以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坚持系统谋划、加强顶层设计,扎实开展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不断开创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新局面,实现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施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法》强调,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加凸显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刚性约束。这也是顺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会计准则制度在各企业落地实施、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是各类企业规范各项活动、防范内外部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单位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国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在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新《会计法》首次对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出明确要求,这既为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把内部控制建设成效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会计法》还首次将“会计信息化”写入会计法,在第八条提出“国家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鼓励依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会计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这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有利于加快推进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支撑会计职能拓展,也为推进会计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新《会计法》颁布的目的在于推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改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推动企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会计法》对央企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影响
此前,一些央企对财政职能的理解较为传统,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关注利润。新《会计法》的施行有助于央企财务管理水平更加规范化,央企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央企预算的编制都要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央企管理和预算成本等方面来考虑,确保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