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企业亟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 顾红新
发表于 2025年3月

融资租赁企业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随着金融市场环境日趋复杂,融资租赁企业面临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决策效率低下和风险控制手段单一等问题。融资租赁企业应以数字化转型为基础,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实现风险管理由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而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融资租赁企业决策流程现状

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推动融资租赁行业迅速扩张,融资租赁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特殊的金融工具通过将融资与融物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灵活的设备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传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过度依赖财务指标分析,对非财务风险的关注度不足,信息传递机制的低效导致决策流程迟缓,风险控制手段单一且缺乏创新性,严重制约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潜力。数字化转型浪潮下,融资租赁企业亟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风险识别的精准性和决策流程的高效性。

融资租赁企业决策流程涉及项目立项、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审批放款等多个关键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了完整的业务运营体系。项目立项阶段的决策主要围绕客户资质、项目可行性以及租赁物特征展开,租赁企业通过对承租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进行初步评估,对租赁物的市场价值和处置难度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项目可行性判断。尽职调查环节的决策过程着重于信息收集和验证,调查人员深入实地考察承租人的生产经营场所,核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评估租赁物的实际状况和价值,同时对项目相关方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调查。风险评估阶段的决策重点在于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量化,评估人员需要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测算风险敞口,提出风险缓释措施。

本文刊登于《投资北京》2025年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