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高铁,一车的外国面孔,恍然以为身在国外;逛春节庙会,身着汉服的外国友人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新政的发布,“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2024年网络热点之一。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China Travel”标签下有近9万条视频,总播放量近10亿。而当线上的热度转换至线下,2024年我国共接待6488.2万人次的外籍游客,比2019年时的4910万人次增加了约32.14%。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China Travel”的含金量还在上升——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加之这个蛇年也是首个“非遗春节”,多重效应下,春节假期期间,我国入境游市场迎来明显增长,超过5500次航班载着全球游客来华,和上个春节同期相比增加1400多次。一双双来自世界各地的眼睛,正用自己的第一视角,见证更加真实的中国。

外语导游忙不停
这个春节,从业13年的北京导游刘丛真是忙坏了。前有20多位银发外国游客专程来中国挑战打卡各地的高山,后又带着几户对中国非遗年俗格外感兴趣的外国家庭逛遍了北京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花灯节。不过,忙虽忙、累虽累,刘丛的脸上却丝毫不见疲惫,压不住的嘴角在他开口之前就已经替他诉说了非同一般的好心情。
“春节历来就是旅游的旺季,业务非常多,但今年是格外忙!”刘丛介绍说,以前外国游客来旅游,都会选择跟团,玩那些特别标准化的几日游产品,但现在,他接触的外国游客大多都是以散客或者定制游小团的形式来华。比如前几天,就有外国游客跟着他体验了一把 “京郊赏灯”——年节的夜晚热闹非凡,造型各异、充满蛇年元素的花灯璀璨夺目,外国游客一边欣赏打铁花、火壶、风火轮等表演,一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年轻的法国爸爸还兴奋地告诉刘丛,自己和家人,尤其是小女儿都玩得非常开心,“只用一个晚上就能了解这么多中国文化,感觉太棒了”。
在另一个备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入境游目的地成都,从业10年的英语导游龚曜琨则彻底改变了赛道。从2024年开始,他成了导游们的“导游”——做导游培训业务,提升他们对外国游客的讲解和接待能力。
据携程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首日,四川的入境订单量同比增长90%,所以即便是在春节期间,他的培训课依旧火爆,甚至连2月份的培训课都已经排满了。单是“怎么用英语生动地介绍金沙遗址”这节课,龚曜琨就准备了150多页的中英文资料。在他的讲解中,展示的不光有传统的纸质印刷材料,还有制作简洁、内容凝练的PPT。他建议接待外国游客的导游们可以将这些电子材料会储存在随身的平板电脑上,用新工具、新形式更好地和外国游客互动。


“像是金沙遗址,首先是要关注它和三星堆的联系,以及它对于成都市城市文化发展的意义,帮助国外游客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成都这座城市。”龚曜琨这样说。
外国游客增多,为许多外语导游带来比过去更丰厚的收入。此前有媒体报道,北京的外语导游因为“抢手”,2024年的收入几乎是之前的三倍。这也无疑证明了旅游市场上,外语导游,特别是小语种导游,属于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约有66万持证导游,外语导游仅占比约8.4%。身为全国特级导游、英语波兰语双语导游的张洋,更是少数中的少数。
张洋1997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因大学期间一次在北京故宫兼职的经历爱上了导游这个职业,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一名英语导游。据他回忆:“20世纪70年代,外语导游主要承担翻译工作,那时候旅游服务的属性还不明显。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语导游的工作开始有了更多服务属性。再后来,一些导游成了自由职业者,外语导游面临新挑战。”为了能更好地跟游客交流,他还坚持自学了波兰语、瑞典语、法语、日语、泰语等多种语言。目前工作中,他主要负责英语和波兰语讲解。



在张洋看来,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而导游,尤其是外语导游,就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