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广东省一名90后走进人民大会堂,带着乡亲们沉甸甸的嘱托参加全国两会,她叫沈燕芬。四年前,在深圳当白领的她被父亲喊回村时,乡亲们一度怀疑:这个皮肤白嫩、个子小的姑娘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回农村能干什么?沈燕芬戴上草帽,从做拖拉机手开始,一步步成为优秀的“新农人”,带领家乡人复耕三千多亩(1亩≈666.67平方米)撂荒地,为村里增收数百万元。
女承父业,深圳白领回村做农机手
1991年,沈燕芬出生于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大学毕业后进入深圳一家广告公司工作。2018年9月底,沈燕芬休假回到家乡时,正赶上收获稻谷的农忙期。父亲沈灿星是当地最早一批做农机服务的农民,家里置办了水稻收割机、拖拉机插种机等机械。每到农忙季节,他就披星戴月地帮人家收割稻谷,有时甚至要从清晨忙到凌晨,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家。
看着父亲因疲劳挺不直的腰杆,沈燕芬心疼地劝说:“爸,你干这行都四十多年了,腰椎又不好,不能再这么劳累下去了,考虑退休或者转行吧!”沈灿星摇头苦笑,说他大半辈子都投入在这片土地上,对种粮收粮有感情。
父亲非但不退休,还想拉沈燕芬“下水”。见女儿休完假就要回深圳,沈灿星说出了心里的想法:“你在外面工作压力也很大,要不考虑辞职回乡,和老爸一起做农机服务?现在惠农政策多,干这一行的人却越来越少,机械和人手都远远不够用啊。”沈燕芬摇头拒绝,说自己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和种地收粮八竿子打不着呀!父亲劝不动沈燕芬,又转移了目标,开始劝说她的弟弟妹妹回乡发展。他们都是大学生,有学设计的,有学英语的,有学工商管理的,本来都和农业不沾边,但后来都陆续被父亲说服了。
2019年,沈燕芬的小弟刚大学毕业,父母就劝他回去做植保无人机业务。当时这是个新兴行业,沈燕芬的小弟也比较感兴趣,就回村当起了农用无人机操作员;沈燕芬的小妹则继承父亲的事业,回乡开起了农机;大妹和大弟被老爸劝回家乡后,更是牵头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农户抱团耕作,他俩一个管行政,一个管业务。身为大姐的沈燕芬了解到这些,不禁陷入思考。她知道,国家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如果自己辞职回村当“新农人”,用所学知识推动家乡的发展,也不是不能成就一番事业。2020年初,沈燕芬决定顺了父亲的心愿,辞职和弟弟妹妹们一起让合作社走上轨道。
就这样,沈燕芬变成一名大学生农民。刚返乡的她自信满满,在网上看了一些农业相关的资料和典型的发展案例,又去线下参加了相关的行业培训,然后凭着在深圳时的工作经验,给合作社做了很多发展规划。
沈燕芬把父亲拉到自己的电脑前,指着上面的规划书和思维导图,给他滔滔不绝地介绍。父亲却只是瞄两眼,就给了她当头一棒:“你这是纸上谈兵,坐在电脑前瞎指挥。”沈燕芬有点生气。但父女俩认真交流一番后,她才发现是自己肤浅了。第二天,她就深入田间地头,跟着父亲认真学习农机操作,以及相关的农业知识。
时逢乡村振兴发展如火如荼,合作社农机订单量激增。但村里的年轻人很少,他们大多都去城里求学、工作、经商了,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这就导致会操作农机的人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