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节假日期间,吃的玩的都很开心。可节假日之后总感觉有些疲惫,运动健身也提不起精神,有什么应对办法吗?
答:第一步:调整作息和饮食,恢复健康基础,恢复期 3-5天。节假日期间,许多人会熬夜、饮食不规律、吃太多高热量食物,导致代谢下降、水肿增加、精神状态不佳。因此,恢复锻炼之前,首先需要调整作息和饮食,让身体回归正常状态。
建议:其一,调整作息。尽量固定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减少熬夜。其二,补充水分。每天饮水2升以上,帮助身体排除节假日积累的水肿和代谢废物。其三,减少高热量、高糖食物,避免再吃过多的油炸、甜点、红肉等,改吃清淡饮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其四,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胸肉、鱼、鸡蛋、豆制品,维持肌肉质量,避免因节假日运动不足导致肌肉流失。
第二步:低强度运动恢复,重新激活身体,恢复期 5-7天。节假日的放松,使肌肉力量下降,关节活动度减小,心肺功能变差。但节假日后立刻高强度锻炼,会增加运动损伤风险。因此,运动的恢复应是渐进式的,从低强度活动开始,逐步找回运动状态。
建议:其一,步行或快走,每天30-40分钟,逐步提高心肺能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疲劳或关节压力过大。其二,动态拉伸+关节热身,每天10-15分钟,增强身体柔韧性,特别是肩颈、腰部、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防止运动损伤。其四,核心稳定训练,每天10-15分钟,如平板支撑、臀桥,帮助恢复腰腹力量,减少运动受伤风险。其四,瑜伽/普拉提训练,每天20分钟,特别适合恢复,有助于放松肌肉、提升身体控制力。
第三步:逐步提高训练强度,恢复肌肉和耐力,强化期 7-14天。当身体适应了低强度运动后,可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但仍需循序渐进,不要突然高负荷训练。
建议:力量训练,每周2-3次。以复合动作为主,如深蹲、硬拉、俯卧撑、引体向上,增强肌肉力量。注意使用重量要适中,建议用节假日前60%-70%的重量,逐步适应。有氧运动,每周2-3次,如慢跑、跳绳、HIIT等,帮助恢复心肺耐力,但不宜一次性做太长时间。开始时控制在20-30分钟,避免身体过劳。恢复性训练,每周2次,如瑜伽、筋膜放松、游泳等,帮助肌肉放松,提高柔韧性。
第四步:建立可持续的健康习惯,杜绝反复,长期维持。恢复运动后,关键是避免“假期放纵─恢复锻炼─再次放纵”的循环,始终保持健康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