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倔强少年 命运转折
1997年,朴智元出生在韩国江陵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业余时间痴迷滑冰。冬季的清晨,父亲常带着年幼的朴智元去社区露天冰场练习。朴智元回忆道:“那时冰面凹凸不平,摔一跤膝盖上全是冰碴子。但父亲总说,疼才能记住怎么不摔。”
5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双二手冰鞋,作为生日礼物。这双磨损严重的冰鞋成了朴智元滑冰的起点。当地儿童滑冰俱乐部的教练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的场景:“其他孩子摔倒了会哭,他却一声不吭爬起来,眼睛死死盯着前方。”这种倔强,让俱乐部破例收下了这个年龄最小的学员。
训练场地的简陋超出想象。俱乐部所在的旧仓库没有供暖设施,零下十几度的清晨,孩子们要做半小时陆地训练,才能让身体热起来。朴智元说:“手指冻得发紫时,我就盯着墙上短道名将李政洙的海报,奥运金牌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着光,像在说‘坚持下去’。”
12岁那年,一场意外差点终结他的运动生涯。在练习外道超越时,冰刀突然断裂,他整个人撞上围挡,左腿胫骨骨裂。医生建议至少休养半年,但3个月后,他就拄着拐杖出现在训练场。面对母亲的眼泪,他解释道:“我不能让腿忘记滑冰的感觉。”这段经历后来被韩国媒体称为“钢铁意志的初现”。
初中二年级,朴智元面临人生重要抉择。当时他已在全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赛事中崭露头角,首尔体育高中短道队教练发现了更深的潜力。教练拿出秒表数据动员他转项:“你的弯道倾斜角度比同龄人小5度,意味着更小的离心力损耗。速度滑冰是独自战斗,短道速滑需要在混乱中创造机会,更适合你的性格。”朴智元欣然接受,人生从此与短道速滑绑定在一起。
转项初期并不顺利,短道速滑111.12米的赛道比速滑400米赛道拥挤得多,战术变化也更复杂。一次国际比赛的选拔赛上,他因抢道犯规被取消成绩,赛后独自在更衣室待到凌晨。他回忆道:“那晚我回放了20遍犯规画面,终于明白短道不仅是速度,更是空间的博弈。”
2017年阿拉木图大冬会是朴智元运动生涯的转折点。男子1500米预赛中,他采用跟滑战术,在最后两圈从第四位连超三人,以0.003秒的优势晋级决赛。决赛日,其他选手选择保守跟滑,朴智元大胆领滑,夺得金牌。赛后他说:“我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不要怕冒险,摔倒就爬起来,继续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