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冬会上,中国台北队选手陈映竹在速度滑冰女子100米决赛中以10秒51的成绩获得铜牌,这是中国台北队历史上首枚亚冬会奖牌。
29岁的陈映竹以轮滑出道,跨项速度滑冰,两年便取得突破。她踌躇满志,期待在明年的米兰冬奥会上再创佳绩。
爱上轮滑 逐梦大运
在高雄国际轮滑场上,经常可以见到陈映竹的身影。不断练习直线滑行、弯道滑行,是她成为轮滑运动员10多年来固定的自主训练项目。
陈映竹接触轮滑的契机十分特别。她的哥哥从小患有自闭症,在医生建议下尝试滑直排轮,训练肢体律动。她当时上小学一年级,在一旁看着感到新奇,吵着也要学,没想到从此踏上竞速轮滑之路,一滑就是将近20个年头。
陈映竹曾是小学手球与田径校队的一员。比起这两项运动,她喜欢挑战和刺激性更强的轮滑。进入中学,由于课业较重、无法同时参与多项运动,她决定把重点放在轮滑。在她看来,这项运动可以感受到肆意奔放的速度感。
回忆起小时候,由于家贫,她在跌倒后顾不上关心自身伤势,而是先检查轮滑鞋是否损坏。懂事的陈映竹希望通过参加国际比赛争取佳绩,拿到奖金,为父母减轻负担,自己能省则省。轮滑鞋的轮子是主要消耗品,每月都要更换,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陈映竹都会撑到两个月。她说:“安全上当然会有担心,但没办法,我的想法是用现有器材,拿出最好的训练质量。”
中学三年级面临重要考试,两周后就是亚锦赛。面对双重压力,她每天训练结束筋疲力竭回到家,还要一边吃晚餐、一边读书。所幸后来在考试与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她相信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业余轮滑与职业轮滑差别很大,陈映竹说:“差别就在于一般人玩累了就想休息,但训练累了,还是要撑下去。”速度滑冰的滑行技巧与竞速轮滑相似,但也有区别。轮滑在陆地上的摩擦力较大,滑冰在冰上摩擦力较小,速度更胜于轮滑,不易上手。
陈映竹说:“要成为一名顶尖运动员,勇敢作梦、凡事充满行动力,这两个特质缺一不可。竞速轮滑的关键就是不怕速度,竞速就是要比快,速度快就赢了!”高速行进间,轻微的碰撞都会影响重心,尤其在起跑与每次弯道抢内圈时,都是如履薄冰的惊险,保持心态平稳,才能够发挥最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