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加密资产市场快速演进,与传统金融体系互动深化。随着加密资产市场快速发展,其对全球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正构成潜在威胁,加强对加密资产的国际监管势在必行。
全球加密资产市场结构快速演进
自2009年比特币诞生以来,全球加密资产市场在历经十余年波动发展后,市场结构快速演进,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加密资产市场具有巨大波动性,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比相对有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密资产价格剧烈震荡,出现多轮急剧升值与暴跌。2021年11月加密资产市值攀升至2.9万亿美元峰值,同比增长3.5倍,之后急剧动荡,至2022年5月市值一度缩水至1万亿美元以下;此后市值又企稳回升,截至2024年10月末,市值达到约2.4万亿美元。作为加密资产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去中心化金融行业规模有所回升,锁定资产价值(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中各种智能合约加密资产价值)约为1060亿美元。
二是加密资产市场呈现垄断格局,稳定币基本锚定美元。加密资产市场经历了初期的野蛮扩张后,进行了一次“大洗牌”,种类数量显著回落。目前,国际上把有稳定机制的加密资产称为稳定币,将没有稳定机制的加密资产称为无担保加密资产。作为主要品类,比特币、以太坊市值约占无担保加密资产总额的近80%。稳定币市值约1600亿美元,其中,Tether(USDT)、USDC分列前两位,市值份额分别为70%和21%。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稳定币储备资产投资于美国国债等美元资产,约99%的稳定币与美元挂钩。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统计,截至2024年5月9日,美元挂钩稳定币规模达1590亿美元,欧元挂钩规模为2.47亿美元,其他挂钩稳定币规模约2.86亿美元。

三是全球加密资产覆盖范围扩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参与动机分化。根据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Chainalysis最新统计,2023年,加密货币采用率居全球前15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尼日利亚、越南、美国、乌克兰、菲律宾、印尼、巴基斯坦、巴西、泰国、中国、土耳其、俄罗斯、英国、阿根廷。总体上看,亚洲中南部国家和地区引领欠发达地区加密货币采用风潮,美国则在加密资产市场创新与监管中占据领导地位。从去中心化金融收到的全球加密货币认购指数看,认购指数前十位国家和地区依次为:印度、美国、越南、尼日利亚、印尼、泰国、菲律宾、英国、俄罗斯、乌克兰。其中,发达国家参与者,比如美国高盛、贝莱德等金融机构,更多是出于创新与投机动机。特别是2024年1月美国监管部门批准比特币现货交易所基金(ETF)交易后,相关加密资产投资工具流入量显著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