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美国还能保持人工智能世界霸主地位吗
作者 付美榕
发表于 2025年3月

放眼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正呈现出空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态势,中美两国的“双雄争霸赛”愈演愈烈。1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模型创业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正式发布DeepSeek-R1大模型,该模型的性能据称可比肩美国OpenAI最新推出的大模型。这似乎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进步将使美国的领先优势很快消失。正如美国国防创新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施密特在2017年谈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时所言:“美国在2025年将难以维持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会被中国反超;2030年之前,中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无可辩驳地跃居主导地位。”事实果真会如此吗?

四个核心指标

衡量人工智能创新力有四个核心指标——研究、专利、硬件、人才。近年来中国在这些指标上进步迅速,但相较于美国仍有差距。

就人工智能研究而言,2018年以来,中国在论文数量上居世界首位,但美国的论文质量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前沿领域的研究优势显著。这突出体现在顶级会议论文的录用率上,美国遥遥领先;中国投稿的数量虽最多,但录用率较低。例如,2019年NeurIPS会议投稿录用率为21.6%,美国和中国的录用率分别为59%和11%。美国在顶会论文引用量上也稳居首位,2020年和2021年全球占比分别为40.1%和29.52%,中国的占比分别为11.8%和15.32%。

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目前中国的专利申请和授权专利总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美国的专利质量领先世界。2021年,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为19610件,其中获授权专利近9500件,全球占比近40%;中国的专利申请多达87343件,其中仅1407件获得授权,全球占比约6%。2022年,全球获授权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中,61%来自中国,21%来自美国,但美国在获得授权专利与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上更高。

在人工智能硬件方面,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根据《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2020年,美国以75分的算力指数高居首位,中国以66分次之;2023年,美国的算力指数增至82分,中国增至71分。根据“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TOP500),2015~2024年全球十强超算中,美国以92台位居第一,中国以29台排名第二。2022年美国实施芯片禁令后,两国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在2022年6月发布的TOP500中,夺得桂冠的美国E级超算“前沿”的生产时间为2021年,而位列第六、第九位的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的生产时间分别为2016年和2018年。实际上,2022年中国已有“神威”“天河三号”和曙光E级原型机完成交付。鉴于美国对华科技打压升级,中国考虑到超算的供应商可能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2022年之后不再公开超算最新数据,这是一种理性选择。

本文刊登于《世界知识》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