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停火协议难以改变中东的悲剧性畸变
作者 刘中民
发表于 2025年3月
2025年1月19日,停火协议生效后的加沙地带北部城市杰巴利耶。

1月15日,卡塔尔、埃及、美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以色列与哈马斯就加沙地带停火和被扣押人员交换达成协议。协议将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1月19日,即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的前一日正式生效,将持续六周。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与哈马斯已举行多轮谈判,除曾在2023年11月达成短暂停火并实现部分被扣押人员获释外,其余谈判均以失败告终。

加沙停火协议的达成对缓解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缓和中东紧张局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以色列与哈马斯对彼此严重不信任,协议主要着眼于停火、交换人质、以色列撤军等迫切问题,回避了哈马斯的未来地位与加沙重建具体安排等实质性问题。此外,协议的国际权威性也有欠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242号决议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通过的第338号决议都未得到执行,很难说由卡塔尔、埃及、美国三方斡旋的停火协议能否得到完全执行。更为重要的是,本轮巴以冲突还导致中东政治发生悲剧性畸变,严重破坏了冲突前中东地缘政治的脆弱平衡。

特殊的“第六次中东战争”

本轮巴以冲突在持续时间、人员伤亡、引发国际危机程度、冲击国际体系与秩序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不逊于甚至已超出历史上的五次中东战争,因此它恐怕已可被定性为“第六次中东战争”。

从行为主体方面看,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广泛参与此次“中东战争”。历史上的五次中东战争主要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但在本次冲突中,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伊拉克和叙利亚什叶派民兵组织成为对抗以色列的主体。从伤亡规模和持续时间来看,本轮巴以冲突也已达到战争水平。截至1月15日,本轮巴以冲突已造成超4.6万加沙巴勒斯坦人死亡,超11万人受伤。这一伤亡情况已超过历史上各次中东战争,本轮冲突的持续时间也超过了除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外的任何一次中东战争。此外,本轮巴以冲突造成的影响超过了自2000年来任何一次巴以冲突,甚至也不亚于历次中东战争。本轮巴以冲突不仅发生在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某种程度上还演变成伊朗领导的“抵抗轴心”与美国、以色列之间的阵营化对抗。它不仅酿成加沙的人道主义悲剧,还间接导致了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倒台,使伊朗陷入严重危机,也是促使“抵抗轴心”近于坍塌的重要因素,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三个层面局势长期演化的结果

从国际格局层面看,殖民主义的历史遗害、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都是导致巴以问题复杂化、长期化的重要根源。

本文刊登于《世界知识》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