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德国工业发展颓势之推手?
作者 朱苗苗
发表于 2025年3月

德国历来是引领全球能源转型的“旗手”。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辛恩指出,能源转型正使德国被迫“去工业化”。能源转型对德工业竞争力和其作为工业区位的复杂影响这一议题,在德国已掀起广泛讨论。

能源计划雄心勃勃,成绩显著

德国曾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先行者。早在1980年,德国科学院就发布报告《能源转型:没有石油和铀的增长与繁荣》,倡导摒弃化石能源与核电,2000年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则成为其能源转型政策的开端。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德国正式将能源转型当作长期、综合、战略性任务,把气候保护目标融入能源政策,迅速着手全领域推进。默克尔政府三个月内就推出能源转型计划,这在当时的工业大国里独树一帜,引得西方多国纷纷效仿。2021年,绿党加入执政联盟后,设定了德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能源转型目标:理想状态下,2030年退出煤电;退核、退煤的同时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总电力消费至少80%;2035年实现气候中和,完成能源转型。

德国推动能源转型主要有两大动机:一是达成环境与气候保护目标;二是抢占可再生能源市场,引领经济走向,实现产业转型,助德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领先。正是基于以上目标,德国曾经对能源转型促进工业发展寄予厚望。自2011年起,能源转型也确实给德国工业带来积极影响。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太阳能、风能产业发展迅猛。2011年到2023年,德国可再生能源设备投资从261亿欧元升至373亿欧元。2023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首超50%,2024年光伏发电再创新高,超额实现默克尔当年设定的目标。

以脱碳为目标的能源转型推动了德国工业创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流程现代化。德国政府一直重视能源研究和创新技术,政府资助的领域涉及热能转型、电力转型、氢能升级、气候中和与弹性能源系统,并重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2023年加大力度促进的具体技术还有碳捕获使用和储存技术、循环技术、长期储能技术。氢能产业在德国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崭露头角,从制氢、储氢到氢燃料电池应用的产业链逐步形成,吸引了大量工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参与。

能源转型还创造了更多绿色就业岗位,推动了德国就业增长。

本文刊登于《世界知识》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