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探索未知的征途中,航空领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引领时代变革的璀璨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从最初的梦想启航,到如今翱翔于浩瀚宇宙的边缘,航空技术的每一次飞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集中体现,是对未知世界无畏探索精神的颂歌。从简陋到精密、从低速到超声速,在飞行的帮助下人类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宽,梦想不断升华。航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结构,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更加紧密相连。在航空发展的历程中,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事件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集中展现,它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连接着世界,引领着人类社会向更加广阔的宇宙深处迈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莱特兄弟首航后航空史上那些值得铭记的重要事件吧。
1909年 莱特兄弟创立飞行器公司

1909年11月22日,莱特兄弟同来自纽约和底特律的实业家创立了莱特公司,旨在利用其在飞行器方面的发明专利挣钱。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制造工厂设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它是美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工厂。然而公司成立后,很大精力放在了保护公司专利权上,而非开发新飞机。当时的主要诉讼对象是同样身为美国航空先驱的公司柯蒂斯。1912年威尔伯去世,不善经营的奥威尔几年后被迫将公司卖给了曾经的对手格伦·马丁,成立新的莱特- 马丁公司,而奥威尔则退出了商业航空的竞争。莱特兄弟的飞机制造公司从成立到被收购,围绕其兴衰而展开的一系列事件,就是美国航空产业发展初期的缩影和生动写照。
1911年 飞机首次在实际战争中使用

1911年9月意土战争爆发,意大利皇家陆军航空服务公司将其全部飞机库存,包括2 架布莱里奥、3 架纽波特、2架法尔曼和2架埃特里切飞机全部运往前线的黎波里。10月23日,意大利飞行员卡洛·皮亚扎上尉驾驶没有装备任何武器的布莱里奥飞机飞越土耳其防线,执行了首次空中侦察任务。9天后,获得敌方阵地目标位置的加沃蒂少尉从空中投下炸弹,轰炸了位于艾因扎拉的土耳其军营。据加沃蒂的日记记载,执行轰炸任务时加沃蒂一只手握住飞机操纵杆,另一只手取出一枚炸弹,并放在了腿上。等飞到敌方营地上方后,他果断撤下炸弹的安全标签,并顺手扔了出去。在炸弹扔出瞬间,加沃蒂还特意操纵飞机倾斜飞行,以避开机翼。炸弹在空中坠落了几秒钟,然后就见到敌方营地中央升起一小股黑烟。

1912年 中国航空工业史的开端
1884年出生在广东恩平的冯如自幼喜欢动手制作,他曾制作并成功试飞了翼端呈椭圆形的大型风筝,一时成为乡间奇闻。1899年,冯如回乡完婚后,为了实践技术救国,决心去纽约学习机器制造技艺。在美国潜心钻研机械制造技术的冯如坚信飞行的前景,并于1909年9月21日成功驾驶自制的“冯如1号”完成首飞。1911年2月, 冯如带着公司人员、机械设备和造好的飞机回国,在广州设立了广东飞行器公司,用于制造机器和飞机。经过数月的努力,冯如于1912年制成一架与“冯如2 号”相似的飞机,这是中国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也自此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

1917年 美国政府组建航空专利池
1901年,莱特兄弟发明的机构解决了飞机飞行时的“横向/ 侧面稳定性”问题,并以此申请了专利。1908年,柯蒂斯在该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机翼连接机构,并在飞机成功首飞后申请了专利。1909年,得知这一消息的莱特兄弟同柯蒂斯打起了专利官司。经过旷日持久的诉讼,莱特兄弟公司的继任者莱特- 马丁公司胜利了,并要求每架使用该技术的飞机必须缴纳1000美元的专利费,否则就会提起诉讼。此时莱特-马丁公司威胁的那些可能侵权的企业几乎包括了美国所有的航空设备制造商,这一举动导致美国的航空发展受到巨大压制,以至于当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没有可以使用的本土飞机,只能购买法国的飞机。

这样的困局给美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海军部长的坚持下,1917年,美国航空制造商之间的第一个专利池——飞机制造商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拥有设计制造飞机时会使用到的近130个专利。通过组建专利池,飞机制造商协会成功将高昂的专利费降低到之前的十分之一,成功解决了飞机设计的难题,蓄势待发的美国航空产业获得了发展良机,迅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国。
1919年 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成立

1919年,一位名叫阿尔伯特·普莱斯曼的年轻飞行员赞助了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航空展。展览大获成功,吸引了超过50万人参观。展览结束后,荷兰的商业集团打算建立荷兰航空公司,并邀请普莱斯曼作为负责人。同年9月,女王授予荷兰航空公司“皇家”称谓,一个月后皇家荷兰航空公司正式成立,简称KLM。

KLM的首次商业运营在1920年5月,从伦敦飞往阿姆斯特丹,租用的是德哈维兰DH.16运输机。几年后,该公司开始洲际运输业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KLM还开发出世界上航程最远的航班。战争期间,KLM的业务也没有中断,为了避免被误伤,那个时期的飞机整作为美国著名议员的儿子,林德伯格1924年进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1925年获得少尉军衔后被聘为美国航空邮政的飞行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富商雷蒙德发起了一项挑战,在5年时间里如果有人能横跨大西洋飞行,将赢得25000 美元的奖金。这在当时是一份相当可观的悬赏,吸引了包括法国王牌飞行员勒内、美国海军飞行员戴维斯在内的众多飞行好手,但都无一成功。1927年,数千人在降落地点围观林德伯格成功飞越大西洋林德伯格参加盛大的游行典礼体被涂成了橘黄色。得益于喷气式客机的出现,战争结束后的KLM 开始积极扩张航线。世纪之接,KLM做出大胆的发展规划,与当时的法国航空合并,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集团。时至今日,历史超过百年的KLM 依然站在航空运营的前列,屹立不倒。
1927年 林德伯格促成航空产业的短暂辉煌
作为美国著名议员的儿子,林德伯格1924年进入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1925年获得少尉军衔后被聘为美国航空邮政的飞行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富商雷蒙德发起了一项挑战,在5年时间里如果有人能横跨大西洋飞行,将赢得25000美元的奖金。这在当时是一份相当可观的悬赏,吸引了包括法国王牌飞行员勒内、美国海军飞行员戴维斯在内的众多飞行好手,但都无一成功。1927年,曾有过多次单人飞行经历的林德伯格参加挑战。他从纽约起飞,在经过近34个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到达法国巴黎上空。这次飞行让人们看到了飞机作为远程、快速运输工具的前景,许多航空公司在林德伯格的影响下成立。


在他的激励下,美国的飞行员执照申请增加了两倍,获得许可的飞机数量翻了两番。与此同时,人们更愿意乘坐飞机进行国内甚至国际旅行,致使美国航空公司的年平均乘客量在1927年至1929年间增长了3000%,从5782人增加到173405人。这也被称为“林德伯格繁荣”。
1945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成立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于1945年4月在古巴成立。有别于国际民航组织,IATA是全球航空公司的同业协会,主要作用是协调和沟通政府间的政策,管理和解决在民航运输中出现的诸如票价、危险品运输等实际问题。其前身是1919年在海牙成立并在二战时解体的国际航空业务协会。IATA的宗旨是为了世界人民的利益,促进安全、正常而经济的航空运输产业发展。从成立至今,该组织在建立统一的票价结构、避免恶性竞争、确保消费者利益、规范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957年 太空竞赛开启
1945年发明的核弹在冷战期间短暂地提升了军用飞机的重要程度,即使一支中等规模的远程轰炸机队也能通过投掷核弹给敌方城市造成毁灭性打击,为此各国纷纷研究对抗措施。

起初生产了大量超声速截击机,到1955年大部分开发工作转向了可制导的地空导弹。然而接下来一种新型核武器运载平台——洲际导弹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为了攻击欧洲目标,1957年苏联成功研制出第一枚洲际导弹R-7,并很快列装部队。幸好新的战争没有爆发,而是改为技术竞赛的方式在东西方间展开比拼。
1957年10月,R-7成功运送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拉开了太空竞赛的序幕。1961年,尤里·加加林乘坐R-7衍生的“东方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70年 航空旅行新世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提出新的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设计指标,要求新飞机能够装载52吨货物飞行超过8000千米;飞机货舱尺寸不小于5.18米×4.1米×30米,以便停下多辆坦克。合同发出后,包括波音、道格拉斯、通用动力、洛克希德在内的多家公司提交了设计方案,最终洛克希德的C-5运输机获胜。而波音全新设计的大型飞机则在民航领域找到了出路。


这款大型飞机定名为747型,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尺寸如此之大的宽体民航客机。在正式投入市场前,波音公司也拿不准飞机的出路,幸好当时的主要客户泛美航空公司在747飞机首飞后提交了订单。1970 年第一架交付运营的波音747飞机以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名字命名后,很快便开始执飞纽约到伦敦间的航线。不久,泛美航空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波音747的尺寸巨大,但运营成本却没有预想的高,甚至比很多相同航线的中型客机更具性价比。那时的航空公司为提高盈利,通常采用增加航班的方法,但一架飞机能搭载的乘客数量有限。而波音747客机的出现直接将座位数提高到了550个,大大增加了单次航班的载客人数。就这样,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订购747型飞机,以提高盈利。而对于乘客来说,曾经昂贵的空中旅行也变得更加便宜,普通人也能支付得起。
1976年 数字电传系统提升飞行安全性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研究月球着陆车时开发出一套数字电传系统,后用于F-16战斗机。这套系统自带多冗余系统,以防飞机出现故障时各级机构相互影响接连损坏。同时,在计算机辅助下,飞行员的工作量大幅减少,可有效提升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后来这套轻便的系统在民用航空领域大范围普及,取代了沉重的机械系统,提高了飞机燃油效率,可运载更多的乘客和货物。使用数字电传系统的飞机响应能力更强,使飞行员能更平稳地飞行,而该系统的冗余设计则有助于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此外,机械维护需求也进一步减少,节省了维护和维修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并减少了故障的可能性。
2001年 新型飞行器崛起

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公开发布新型军用无人机,其带有可视/红外摄像头和制导武器系统,吸引了美国军方的注意。1985年,美国同以色列共同开发了IAI无人机平台,很快便应用于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开发的“捕食者”无人机,以全新的方式将武器化的无人机投入战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2006年受飓风影响,美国首次开放民用空域给无人机,以便快速进行搜救工作。此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重要作用,消费级无人机开始走上舞台。
在2010年消费电子展上,法国无人机厂商派若特发布了一款适合普通人使用的小尺寸四旋翼无人机,可支持手机程序操纵。2013年,创立于中国的大疆公司推出了其标志性的“精灵”系列无人机,短短几年便迅速占领市场。2013年,联邦快递、亚马逊、谷歌等公司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作为送货平台,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探索无人机的应用,工业级无人机得到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