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文学新征程
时代浩浩汤汤,文学版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塑。新大众文艺蓬勃兴起,以其贴近生活、易于传播的姿态,迅速在大众文化消费的土壤中扎根;AI写作异军突起,凭借高效、智能的创作模式,对传统文学创作格局发起挑战。在这样的语境中,谈论传统文学期刊的“严肃性”和“精英化”或许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是,某些“消亡论调”也为时尚早,过于悲观。
在一场带货直播中,消费者花钱购买的不仅是主播所带货物,同时也在为他的选品眼光买单。和其他传播方式、媒介载体不同,在传统文学期刊中,充分且必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编辑环节。编辑如同主播,要运用自己的文学理念、审美眼光进行“选品”,在浩如星辰的文学稿件中,选取那些具有发光发亮潜质的星星,反复擦拭,最终使其绽放光彩。每一个编辑的眼光,汇聚而成的就是一份刊物的品味。同时,编辑也是刊物办刊理念最为忠实的践行者。
文学期刊的创办往往依托深厚的文化根基,在文艺政策的引领下,肩负着重要的文学使命和责任,承载着独特的人文情怀与地域文化。《骏马》诞生于思想空前解放、对文学极度渴求的改革开放初期。她深深扎根在祖国北疆厚重多彩的民族文化中,不辱使命,承托着众多文学骑手,策马扬鞭,从呼伦贝尔草原驰骋向更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她也是外界了解呼伦贝尔的重要文化窗口,以1984年著名诗人的“呼伦贝尔之旅”为肇端,《骏马》开启了与全国文学界的交流交融。至今,已有180余位文学名家到呼伦贝尔采风创作,为刊物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记忆和篇章。
今年正逢《骏马》创刊45周年,“文学永恒”依然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一篇篇融注作家心灵底色、生命体验的作品依然是我们最为珍视和敬重的。纯文学阵地在新浪潮的冲击下,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当然,我们更应以敞开的姿态,探寻一条适应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通途。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文刊登于《骏马》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