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酒城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是因为境内有一所修建于南宋时期的书院,培养出了不少人才。相传,这所书院的建成,还有一段和赌博有关的传奇故事。
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八月,魏了翁第二次被朝廷任命为泸州知州。
那一年,多地发生了蝗灾和水灾。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由于朝廷的赈灾款被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层层盘剥,百姓不得不一路逃到泸州这个边防重地。因为他们知道,泸州有个叫魏了翁的好官,来到这里,就能活命了。
魏了翁见大批衣衫褴褛、神情凄苦的外地灾民涌进泸州,立即安排部下开设粥棚、修建临时房舍。
短短几日,成千上万的灾民均被安置妥当,暂时稳定下来。魏了翁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但他身边的一名副都头却忧心忡忡。
这名副都头名叫佟林,是魏了翁的义子。
早年,失去爹娘的佟林孤苦无依地病倒在路边,将死之际,被好心的魏了翁发现后,不仅给他治好了病,还把他收为义子,让他进私塾读书,拜师父习武。佟林聪明好学,长大成人,魏了翁让他留在军中当了个副都头。佟林年纪轻轻,又没有家底,很有些热衷名利的念头。可是魏了翁两袖清风,治军严谨,跟着他的人都不宽裕。
魏了翁热衷于办学,最近正打算修建一座书院。佟林正嫌弃副都头没有油水,一心想去掌管书院,在他眼里,这可是一个肥缺。
可如今安置灾民的一大笔资金没有着落,魏了翁只能从修建书院的款项中拨。这样一来,修建书院的资金就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书院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修建起来,自己去掌管书院的事,也就会被推迟。因此,佟林不由暗暗着急。
灾民被安置下来后,有不少体弱者纷纷患病。纵然有城里的医官为他们诊治,但病患太多,依然有人陆续死去。
魏了翁体会过失去亲人的苦痛,每每看到天人永隔的场景,便会触景生情。
这日,佟林随魏了翁探望灾民,见一位清瘦却难掩儒雅之气的中年郎中,正手拿银针为一位多日不能走动的老伯治病。不一会儿,他取下银针,老伯竟神奇地站起来走了几步。
欣喜之下,老伯感激地向郎中磕头致谢。郎中连忙阻止,一边扶着老伯,一边叮嘱他好好调养身体。
佟林很意外,没想到在灾民当中还有如此杏林高手。魏了翁也面露喜色,走上前去,一番询问交流下,得知郎中名叫周敏,是陕西人。他自幼饱读诗书,除了精于医术之外,更是满腹经纶,学识渊博。
魏了翁喜不自禁,转身对佟林说:“林儿,这样才学兼备的人,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若是由他来掌管书院,我也不用操心了。”
原来,最近魏了翁正在为一件事忧心。他看到这些逃难的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许多应该接受教育的青年后生整日无所事事。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又开起了地下赌场,吸引后生们聚众赌博。虽然他下令清理赌场、抓捕赌徒,但新的赌场总会悄然出现。魏了翁明白,归根结底,是本地缺少学堂和先生的缘故,民风才会如此。也只有迅速开办一所书院,把那些游手好闲的后生都集中到一起学习,才能改变这些陋习。但他既要操练兵马,又要维持民生和治安,开办书院的念头已久,却苦于分身乏术。现在,有了周敏,修建书院的事也就指日可待了。
佟林一听义父的话,心里顿时凉了一大截。多年来,他对魏了翁忠心不二,一直希望能得到义父的赏识,进而去管理书院。然而,在义父眼中,一个初相识的难民周敏却更加合适,这让佟林心生不满。
二
魏了翁把周敏安排到了军中。
不久,竟有一名外地富商捐来一大笔修建书院的资金,魏了翁便兴致勃勃地开始着手修建书院的工程。
而失意的佟林,也趁魏了翁一心扑在书院建设,暗暗注意着周敏的一举一动,他要找出周敏的错处,好让义父打消重用周敏的念头。
周敏平日里不太忙,在为将士们看病之余,他经常跑到城里去东游西逛。当他回到军营时,身上常常会多出一些银两。
这些异常情况,都被佟林尽收眼底。当他觉得时机成熟后,便找到魏了翁,报告了周敏的种种行为,他断定,周敏是参与了赌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