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浓情
作者 何伟锋
发表于 2025年2月

陈晚正在家里休息,儿子陈方觉走进来,问道:“老爸,你为什么还有新作品拍卖?”陈晚不明所以,心说:我还有新作品吗?

陈晚是一个陶艺大师,业内享负盛名,可惜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康复后身体大不如前,更不要说有什么新作品了。他也觉得奇怪,直到儿子把手机递过来,看到照片上的陶壶,他才回忆起来。

陈晚年轻的时候对陶艺着了迷,但在别人看来,他就是不务正业。陈晚费尽心思造出的陶壶,却没有人懂得欣赏,更不会有人买。

正当陈晚愁苦不已时,村里的王大头说,很喜欢他的陶壶,问能不能卖。

陈晚有点为难,一方面,那些陶壶王大头懂不懂欣赏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他也是费尽精力做出来的,价钱上肯定不便宜。

倒是王大头很大方,开了一个很好的价格,陈晚也就卖给他了。或许看到王大头买回去的陶壶很漂亮,之后陆陆续续有不少人来陈晚这里买壶,让他渡过了生活难关。再后来,陈晚就到城里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就此风生水起。

手机上显示,拍卖的是自己最初的作品,陈晚百感交集。那时候在村里,自己只为追求纯粹,将大自然的美好都融入到作品中去,手法虽然略显青涩,但艺术性高;倒是来到城市后,手法虽然老练,但为了名利,商业味很重,最后纯粹就是制造商品了。

陈晚将这些事一一说出来。陈方觉思索了好一会儿,说道:“老爸,我觉得呢,要不回村低价把卖给他们的陶壶再买回来,一转手就是大价钱。”

陈晚一口回绝了儿子,早几十年前把东西卖给了人家,哪有道理再低价收回?

陈方觉一脸难过,低声说道:“我知道这不道德,但你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之前你生病用了很多钱,现在老妈的身体也不好……懂行的都知道你之前的陶壶价值有多大,比你前些年的都大。村里的人可能不知道这些。不如我们回一趟村,看一下吧。假如还在,我们就收回吧。”

陈晚想了想,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陈晚并没有带上儿子,自己一个人回了村里。自从离开村子到城市去闯荡,到现在回到家乡,几十年的时间,他竟一次也没有回来过。

村里的变化很大,新房子多了,不过人却不多,年轻的都出外打工了,剩下年老的在家。道路也变了不少,陈晚只能凭记忆,找回以前相熟的人。

陈晚沿路走着,来到一处老屋前。他记得这是李明的家,除了王大头,就数他买的陶壶最多。他轻敲铁门。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老妇人探出脑袋问:“找谁哦?”

陈晚礼貌地说:“是李明的家吗?”妇人脸色一变,点点头,然后又说:“他不在。”随后就想关门。

陈晚立刻说:“姐,你听我说,我是来收陶壶的。”妇人一听,怔住了,又望了一望陈晚,道:“哪有什么陶壶?没有。”然后把门关上了。陈晚一脸蒙,他想,或者乡亲们早就知道那些壶的价值,现在是待价而沽,对散客上门收购都是拒绝的态度。

陈晚又去了几户人家,都是大门紧锁,应该很久没有住人了。陈晚很失望,他以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收获的。

最后,他来到最偏僻的王大头的家。一个女人正在屋前空地忙活着,陈晚一眼就认出是王大头的老婆。

本文刊登于《民间文学》2025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