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各自的可能性中,认真前行。
在电影导演曾国祥看来,创作源于生活,源于充满可能性的日常。在商业片逐步占据电影主流市场的时代,曾国祥跨过迷茫和紧张,已经崭露头角。他一边向观众呈现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选择,一边也在探索着电影表达的各种可能性。
一个精彩的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踏实求真,也可以豁达包容,人生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曾国祥的经历也在向我们解答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站在人生的巨流河中,我们该如何走得更从容?
属于自己的选择
曾国祥尝试过在自己执导的电影里给自己安排一个角色,重新找回做演员的感觉,但最后,角色有了,他没出镜。
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曾国祥已经是为人熟知的电影演员。他时常以城市青年的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每一部电影的主题都不相同,每一个角色也都充满个性。
在演员的路上,曾国祥走出了自己的坦途,外界都以为他会继续呈现更多角色,但曾国祥想要离电影更进一步,成为导演,拍出属于自己的电影作品。
2001年,一直梦想着拍电影的曾国祥从一直生活的加拿大回到中国香港,开始做和电影相关的工作。最初,他只是做幕后,帮朋友写写剧本,做后期的剪辑或是配音,几乎都是一些细碎的工作。后来,曾国祥进入陈可辛的制作公司。
从场记到编剧,曾国祥没有给自己框定任何目标,也没有急于拍片,只是希望自己过上一种不设限的生活,尽可能尝试不一样的工作。想到做场记的工作,曾国祥还是觉得有趣,谈话期间会突然提高音量,兴奋起来。
他回想自己刚入行时的小失误——在一部热门电影的两个镜头里,同一位演员手里的啤酒瓶刻度却出现了差异,一个镜头里的啤酒多一些,另一个则少了许多。“这不算穿帮,但是在电影里,观众看到就会觉得两个镜头没有联系。”曾国祥看到的时候,下意识的想法是觉得丢脸,没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错误留在电影史中,曾国祥觉得是一个警示。“那个画面上呈现了你自己的错误,那是一个印象很深刻的教训,自己以后一定会关注这种细节,也要稍微有一点进步吧。”曾国祥笑着对笔者说。
在知乎,有一个话题提问,“如何评价香港新生代导演曾国祥?”
其中一位网友写道:“他之所以能在电影镜头中呈现如此细腻、丰富的表达,是因为他从最基层的打杂开始做起,一点一点做到了制片助理、副导演的位置。可以说,曾国祥是在实践中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和体验为曾国祥铺设了非常稳固的路,也成就了他对电影的理解和对细节的掌控。
带着这份稳扎稳打的底气,曾国祥想要尝试不一样的职业和生活,他开始为成为导演做准备。随后,曾国祥用两年的时间写了剧本《恋人絮语》,初稿有9个故事,最后只讲述相恋、单恋、暗恋、苦恋四段形态各异的爱情故事。
创作的过程多有波折,花时间最久的是找投资人。曾国祥把剧本推销给很多投资人,被拒绝过很多次,然后再去重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