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的新问题
作者 张馨予 李钊娜
发表于 2025年2月
本文图/视觉中国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对于上述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持续加大整治力度。

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2024年全年,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了多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督促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纠治形式主义问题。

多位地方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随着各地纷纷采取措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负担已有所减轻。不过,还是有一些形式主义问题有待解决,甚至为了整治形式主义,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所好转

对不少基层干部来说,“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负担明显减轻,具体体现在政务App、政务公众号、工作群显著减少上。

李维维是南方某市人社系统的一位基层干部,2024年以来,他需要学习或者打卡的政务App已经从五六个减少至一两个,单位不再对政务App的学习积分进行排名,许多不必要的政务公众号也被注销了。

一位来自南方某市建设系统的基层干部则表示,前两年,单位会频繁督促大家在政务App上学习,有时还需要上传打卡学习的截图,但是从2024年初开始,截图就不再需要上传了,对政务App学习的课时要求也有所放松。

王静在浙江某市的小学工作,她回忆,前几年教师经常需要在各类政务App上学习,还需要参加答题竞赛,这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让教师们备感压力。不过从2024年开始,她所在的城市推出了政务App进校园白名单,教师只需要下载在区教育局报备的政务App,因此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和活动都被拦截了,减轻了教师们的负担。

许多地方在清理工作群的过程中,规定了组建工作群的统一平台。

赵海灵是山东某市农业农村系统的一位基层干部,她说,从2023年开始,山东全省各级机关都在推广使用全省统一协同办公平台“山东通”,其所在的单位解散了所有微信群,转而在“山东通”上成立工作群。王静则表示,2024年以来,她所在的学校主要在浙江省政务协同平台“浙政钉”上组建新的工作群,并且工作群的数量从之前的35个减少为15个。

一些地方对于工作群的清理力度格外大。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洈水镇曾于2024年2月因“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被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经过五轮专项整治,截至2024年9月底,松滋市政务工作群由4471个下降至223个,减少95.01%。而在甘肃,随着甘肃省纪委监委严肃查处加重基层负担典型案件,督促行业部门归口自查整改,截至2024年7月底,全省累计清理工作群多达2.23万个。

除了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多位基层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精简会议的效果也较为明显。

董丰是西南某镇的一位基层干部,他表示,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以来,“我们基层大大小小的会议少了,不用再像以前一样‘会赶会’,有更多时间来协调处理具体工作”。

四川西部某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睿也说,最近一年多以来,各类会议的数量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现在提倡减负,所以每开一次会议,就会把最近的常规会议都集中到一起开”。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24年,他接触的基层干部普遍反映负担有所减轻,形式主义问题有所缓解。

虚假减负的新动向

不过,在地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虚假减负的新动向,逐渐演化成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曾在就《若干规定》答记者问时指出,《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切实精简文件”和“严格精简会议”是其中的两项。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文山会海”并没有真正得到缓解。

李维维曾在街道办工作,他说,上级部门要求他之前的单位将文件和会议精简10%,单位也完成了这个精简目标,但是文件和会议数量并没有真正减少,“为了体现减负的效果,会出现不同的统计口径”。李维维说,一些有文号的文件被改为了没有文号的文件,一些必须有会议纪要的会议上报,还有一些会议则不上报,从数据上实现减负,然而基层的工作内容没有变。

本文刊登于《中国新闻周刊》2025年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