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童年真正的磨难,童年唯一的痛苦回忆,不是饥饿,而是读书。
其中最大的噩梦是背乘法口诀表。
刚学会数数我就开始背这个鬼表,3+7是怎么回事尚且弄不明白,要明白3×7是什么意思就更难了。乘法口诀表本来就单调枯燥,要是不懂它是什么意思,背起来就更是要命。好多天背了后面忘了前面,记住了前面又忘了后面,越背就越烦,越烦就越难背。性急的父亲开始用毒打折磨我,后来他则是用沮丧来折磨自己。
为了背这个鬼口诀表,记不得挨了多少恶骂,记不得挨了多少毒打,也记不得是因为父亲绝望了,不再要求我继续背诵,还是我真的背熟了,闯过了人生的奈河桥。
小时家里养了一条狗,每当我从外面回家,狗儿总摇着尾巴又蹦又跳,我有时觉得自己要是狗子就好了,用不着读书写字,用不着背乘法口诀表。当时要是在练字与吃屎之间选择,我肯定立马选择吃屎。
父亲爱子不用怀疑,父亲积极向上不用怀疑,但父亲教子的效果却值得怀疑。小时候我与父亲的关系,不像父子而像仇敌。除了打与被打、骂与被骂外,我们之间似乎再没有别的联系。他只在乎儿子的学习成绩,毫不在乎儿子的苦乐悲喜,我没感受到一丝丝父爱的暖意。
父亲逝世多年以后,我才理解并原谅父亲,因为我教育儿子的方式,毫不走样地继承了父亲的“光荣传统”。
快要年过半百了,我才真正意识到家教中存在的问题。今天我“声讨”自己的父亲,其实我是在谴责我自己。
我是在向过去的自己告别。
我和父亲既完全一样——我们一生都十分平凡;又和父亲大不一样——我能接受平凡,并能享受平凡,父亲拒绝平凡,更不能安于平凡,所以父亲从来都是愁眉苦脸,而我中年以后总是笑容灿烂。
从自己的痛苦经历,我极其反感“望子成龙”的价值取向,它把深情的父母变成无情的恶魔,它把孩子金色的童年变得一片灰暗。
由于父亲过分严厉的高压,整个小学阶段我都很有点厌学,直到初中一二年级还不喜欢读书,成绩只能说勉强过得去。到了初三,随着父亲被批斗得越厉害,他对我的学习就越不上心。你说怪不怪,父亲对我的学习越是不上心,我对自己的学习反而越是用心。从前是父亲逼着我读书,慢慢变成了我主动去找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