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作者 唐际根
发表于 2025年2月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文字承载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知识积累,没有文字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原生文明,文字是这些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丁头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中国的甲骨文,还有古印度的文字,是四大文明的核心成就。

有人说,世界几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其实说的就是文字的使用没有中断。以甲骨文为核心的早期中国文明,虽然没有两河流域的文字那么早,也没有古埃及的文明那么早,但确实是延绵不断地传下来了。

2015年,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向全国发布了一个公告——悬赏!请大家来认甲骨文,认出一个字可以获得10万元的奖励!今天如果有人能够成功释读一个从前没有认出来的甲骨文字,应该就能获博士学位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甲骨文里比较好认的字早就被破译了,留到今天未破译的,都是很难识读的文字。

为什么甲骨文让大家这样感兴趣?

所谓“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于1899年发现甲骨的故事流传很广:王懿荣差人去北京买“龙骨”——一味中药,买回来后发现“龙骨”上刻有文字。王懿荣是金石学家,认识篆文,他仔细辨认,发现这些字跟大篆很像,自己居然没见过。他隐隐约约觉得这些字没准是更早的文字,于是派人去收购这些甲骨。消息传出后,当时很多有名的学者如罗振玉、王襄也都跟进收购这些刻有字的骨头片。不过直到1908年,他们才获知这些甲骨的原本埋藏地在河南安阳小屯。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殷墟的神秘面纱。

我们在博物馆或者图书馆里看到的甲骨,很多都是碎片。实际上大批量的甲骨是一坑一坑出土的。明清时期的农民耕地,造成完整的甲骨被打碎。耕过地后,偶遇雨水冲刷,甲骨碎片就有可能在地表暴露出来,从而被人捡去。但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今天的殷墟,地表很难再捡到甲骨片了。我们考古队捡到单片甲骨最晚是在2003年,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好事了。总之在商朝的时候,甲骨是成坑埋藏的。

龟板通常是乌龟腹部的甲,兽骨通常是牛肩胛骨。所谓甲骨主要是这两类。1936年,中央研究院挖到了一坑甲骨,共计17000多片,看得出是有意埋藏。199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花园庄东地也挖到完整的一坑甲骨,密密麻麻地排着。有的甲骨片还穿有小孔,穿小孔意味着甲骨片原本有可能是用绳子编起来的,跟档案和书类似。2004年,又挖到若干小坑甲骨。一批一批的发现证明,甲骨在商朝很珍贵,不是随意扔弃的,而是归档保存的。

甲骨文发现以后,人们开始了对它的释读与研究。

本文刊登于《视野》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