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投融资的风险控制与资本优化策略
作者 郭锦臣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投融资在推动旅游行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旅游产业在投融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挑战。文章分析旅游产业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风险控制对策,并深入探讨资本优化的路径。文章指出,风险控制应从政策支持、市场力量以及授信服务的创新角度出发,构建多维度的保障体系;资本优化则应通过区域与产业融合、短期与长期投资的平衡、企业与社会资本的互动,推动资本配置的合理化。

关键词:旅游产业;投融资;风险控制;资本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旅游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近年来,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投融资活动的频繁进行,吸引大量资本涌入。然而,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使得其投融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与复杂性,面临着结构性不均、融资渠道有限、资金配置不合理等系列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优化旅游产业的资本配置,提升融资效率,并有效控制潜在风险,成为业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投融资中面临的问题

(一)旅游投资的地域结构与产品门类结构不均衡

旅游产业投融资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地域结构与产品门类结构的不均衡,在地域分布上,旅游投资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地区,而许多具有潜力的偏远地区或中西部地区的旅游项目却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种不均衡导致了部分区域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影响了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1]。与此同时,旅游产品的结构也存在类似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的观光旅游、酒店住宿等基础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新兴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等创新型产品发展不足。由于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供给,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也使得旅游产业的投资回报面临风险。

(二)旅游产业间接融资难和直接融资发展不充分并存

旅游产业在投融资过程中面临着间接融资难与直接融资发展不充分的双重困境。一方面,旅游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实力相对薄弱、盈利模式较为单一,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导致间接融资途径受限,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渠道较窄[2]。银行对旅游产业的贷款审批通常较为谨慎,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旅游企业来说,融资难度更大。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资本市场逐渐开放,旅游行业的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逐步得到推进,但总体发展仍不充分。旅游行业受季节性、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盈利的不稳定性使得投资者对行业的投资兴趣相对较低,直接融资渠道不畅,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快速扩张或资金补充。

二、旅游产业投融资的风险控制对策

(一)探索政策支持下的投融资创新方式方法

在旅游产业投融资过程中,政策支持对于风险控制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创新,鼓励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从而降低产业风险。政府应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初期阶段,提供适度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这些支持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还能为其提供稳定的财务保障,促进行业发展[3]。政策创新可以体现在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融资担保等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低息贷款或无偿资助,以帮助处于起步或扩展阶段的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旅游产业特定的金融产品,如旅游产业债券、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等,降低旅游企业融资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政策创新还应促进产融结合,推动资本市场对旅游产业的关注和投资,例如,通过政策引导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企业资金,鼓励旅游企业与大型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等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避免单一融资模式带来的风险集中等问题。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