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酒店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分析酒店经营管理现状,揭示了传统管理模式落后、服务品质不稳定、成本管控效果不佳、人才培养体系缺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体系、完善服务标准、强化人才储备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与对策,以期为提升酒店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经济;酒店管理;经营效益;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酒店业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的整体水平。近年来,在消费升级和产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酒店业正面临深刻的转型压力。一方面,游客对住宿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给酒店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优化酒店经营管理路径,提升服务品质和经营效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旅游经济发展背景下酒店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住宿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1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国内旅游总支出达到6.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直接带动了住宿业的蓬勃发展。从消费结构来看,住宿支出在旅游总支出中占据重要比重,游客对酒店住宿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自驾游、家庭游等多元化旅游方式的兴起,酒店住宿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在假日经济带动下,各大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入住率持续攀升,高星级酒店、精品酒店、主题酒店等不同类型的住宿产品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线旅游平台的普及也为酒店住宿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进一步推动了住宿需求的扩张和升级。
(二)酒店供给结构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酒店业呈现出供给端不断优化的特点,2020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酒店数量已超过50万家,其中星级饭店有1.6万家。酒店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据中国饭店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35%,而一线城市和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客房出租率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酒店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各大酒店集团纷纷通过品牌创新和服务升级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新开业的酒店项目更加注重产品定位的精准性和差异化。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热门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和本土优质酒店品牌同台竞技,既促进了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中端酒店市场更是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重点领域,经济型连锁酒店通过品质升级寻求突破,精品酒店则依托独特的主题定位和个性化服务赢得市场青睐。
二、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管理模式落后,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
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酒店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未能充分把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酒店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仅有55.1%的酒店计划增加技术投入,相比2021年的68.3%,可以看出数据的下降,反映出酒店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些酒店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管理系统陈旧落后,无法有效支撑现代酒店运营的需求。具体表现在预订系统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对接不畅,房态管理效率低下,常常出现超预订或预订信息混乱的情况。在客户服务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会员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无法准确把握客户需求特征和消费习惯,难以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