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汤伟红 田园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智慧旅游效益对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结合智慧旅游特点,在系统论视域下讨论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归纳整理出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的成分,包含利益相关者、技术成分、组织管理和组织保障。同时通过智慧旅游不同阶段的层次性,构建出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的层次模型等,旨在为提高智慧旅游的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层次模型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慧旅游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通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资源整合进行智能管理,使旅游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升,从而全面实现旅游业的升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慧旅游经济总体规模从2019年的4 3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 382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2 500亿元[1]。上述数据表明,智慧旅游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深入探讨智慧旅游效益的影响因素,对智慧旅游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其效益水平,成为近几年学界关注的焦点。

一、理论分析

(一)智慧旅游

目前学界将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方向:一是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新旅游运作模式的调整,通过智慧化方式满足游客、旅游企业与行政部门管理[2]。二是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运用新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构建平台,凭借提高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而衍生的一种旅游新业态,旅游主体可以进行更理性选择和体验的旅游形式[3]。三是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旅游框架下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综合技术产品具象应用平台的理论[4]。文章综合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现有研究,提取学者们研究的共性概念及关键词,得出共性关键词主要在技术、发展理念、旅游活动上有所重合。由此推断,智慧旅游不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发展理念。

(二)智慧旅游效益

智慧旅游效益指的是对智慧旅游本身的发展程度及质量进行评价。其中刘利宁最早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使用德尔菲法的定性分析从技术层面对智慧旅游的效益进行相关研究。此后也有学者从不同的领域提到了对智慧旅游效益的研究。笔者基于对两者概念的回顾,认为智慧旅游效益的概念可以解释为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利用技术手段的旅游活动中,价值链条上的各方客体为提升旅游质量和效果作出的各种贡献的价值总和。

二、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研究进程及评述

2011年,继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后,学者们便聚焦于智慧旅游的探索研究,关注度逐年增加,之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在中国知网以智慧旅游为关键词检索,将旅游作为研究学科,以核心期刊来源文章作为分析对象,共检索135篇相关文献。通过归纳整理,发现研究智慧旅游效益影响因素发展进程时,其内容大都涉及到智慧旅游效益的影响因素,如经济基础、旅游资源禀赋、外部宏观环境等影响因素。着眼于与智慧旅游自身特点相关联的影响因素,有必要对所筛选出的文章进行深入分析。

(一)质性研究阶段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兴起于2011年,2014年相关研究核心期刊发文量合计达到34篇。该阶段研究方向包括:从定性角度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应用价值、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同时也开始关注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发展。朱珠和张欣提出智慧旅游产生效益应当构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应用层面将酒店、景区、交通等服务功能进行整合的构想,搭建出物理资源层、虚拟化资源层、管理中间层和应用服务层的综合平台,具象化提出通过建构智慧旅游系统的前期技术作为智慧旅游的技术支撑,最终实现智慧旅游在旅游产业中的效益[5]。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