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为促进区域旅游经济进步的关键路径,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总结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开发策略,即,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独特体验;文旅融合模式多元化;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开发原则;创新文旅融合;提升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效能,以期为其他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地方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马鞍山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023AH052466);“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媒体在农村电商中的应用研究”(2023AH052464)。
一、文旅融合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文旅融合是当今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交织、协同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强调将文化的内涵与旅游的载体功能有机结合,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良性互动。黄耀丽认为,文旅业的繁荣离不开旅游业的引领和推动,因为旅游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袁俊认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为旅游业的升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旅游业则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1]。孟茂倩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的属性和特征相似,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共生性,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市场拉动力和传播影响力,通过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旅游线路、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从而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有利于改变地方文化资源以往相对封闭、静态的传承与保护状态,推动其向动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状态转变[3]。
二、文旅融合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一)拓宽传播渠道与受众群体
文旅融合在旅游的强大传播力下,打破了地方文化资源以往相对局限的传播范围,使得地方文化能够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被更多人所熟知,拓展了其传播边界。
(二)强化保护意识与投入
文旅融合使得地方文化资源成为旅游发展的关键支撑,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居民愈发认识到保护这些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各方会加大对文化资源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修缮维护,以及深化对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护和传承工作,从而提升文化资源整体的保护水平。
(三)增加经济收益来源与渠道
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文旅融合,改变传统单一的经济收益模式,为地方创造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除了常规的门票收入、文创产品、文化节庆活动以外,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以文化项目投资、广告宣传等方式获取经济效益,进一步丰富地方经济收入的来源,增强地方的经济实力。
三、地方文化资源的分类与针对性开发策略
依据文化遗产的属性,地域性文化资源可划分为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两大类别。具象形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建筑物、文物、遗址等直接映射出地域的历史与文化风貌;口述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技艺以及节庆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邃的文化价值。两者相互依托,共同塑造了该地区文化的全貌。
针对具象形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与修复为基础,做好普查、评估和科学修复,在此基础之上优化传统参观游览项目,对已开放的物质文化遗产景点,如博物馆、古建筑群、古园林等,进一步优化游览线路和展示空间,合理设置参观顺序、讲解停留点以及休息区域等,提升游客的游览舒适度;重视区域内物质文化资源的整体联动,将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出内容丰富、体验多元的旅游线路。例如,把位于山区的古寺庙与周边的自然风光、乡村民俗结合起来,打造“古寺禅韵 山水风情”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能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体验民俗风情,品尝特色美食,全方位感受当地的独特魅力,有效提升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