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通过“三讲三进”模拟导游教学实践提升乡村导游服务能力的方法。“讲精神、讲振兴、讲体验”与“进乡村、进社区、进田间”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乡村导游服务;模拟导游教学;三讲三进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蓝图中,文旅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活力释放的动力。研究如何高效培养乡村旅游人才,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课题之一。文章以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学实践为案例,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改革,旨在探索一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乡村旅游人才的有效路径。通过理实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可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掌握导游服务技能,从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文章还将探讨区域性教学实践、跨界协作育人模式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的重要策略。
一、概念与内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导游讲解服务能力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笔者发现目前乡村导游在数量、提升专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力度、利用智慧旅游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乡村导游的数量与分布不均,乡村导游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这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次,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存在差异[1],部分乡村导游缺乏相关培训和知识储备,无法提供高品质的导游服务,这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最后,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缺乏相关的培训课程,乡村导游的现状难以得到有效改善。文章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讲解服务”项目学习为例,提出“三讲三进”模拟导游教学实践,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田间、讲精神、讲振兴、讲体验”活动。通过“三讲”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通过“三进”实现学习空间转换,以真实情景模拟训练为手段,实现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相统一培育乡村导游人才[2]。深化学生对乡村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的了解,有效地将乡村精神、乡村振兴和乡村体验等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使他们能够向游客传递更多的本地文化和特色,提供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旅游体验。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讲三进”模拟导游教学实践通过“讲精神、讲振兴、讲体验”与“进乡村、进社区、进田间”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掌握导游服务技能,从而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统一
该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实景导游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乡村旅游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深化对乡村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环境的了解,有效地将乡村精神、乡村振兴和乡村体验等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
(三)区域性教学实践与跨界协作育人模式
通过政村校企合作,依据“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理念,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了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语音识别、虚拟现实(VR)等技术,实施情境与实践递进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构建与实施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讲解服务”教学内容为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协同政村校企,依据“ 岗课赛证 ”融合育人理念,以“乡村二十大精神讲解服务 ”为载体,借助语音识别、虚拟现实(VR)等技术,实施情境与实践递进的“三讲三进 、同行(hang)同行(xing)”教学策略,同学、教师、企业导师等旅游行业学习研究者,共同行进,实地走访,从生活中出发,沉浸式挖掘、体验乡村的振兴与发展,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最终实现学生进乡村、进社区、进田间去讲解,实现认知、技能、情感的同频共振,引导学生练就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专业素养,铸就爱国爱乡、爱农助农、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