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地方非遗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作者 郭婷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它强调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在教育实践中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文章以地方非遗研学作为切入点,首先对“五育融合”和非遗研学进行了契合性分析,以惠山泥人为例,设计了“非遗传承,与泥塑说”的研学活动,通过融合五育要素,融入地方非遗文化,丰富了非遗研学活动案例,以期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建议。

关键词:“五育融合”;地方非遗;研学旅行;惠山泥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研学旅行已成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刚需”,促进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以地方非遗为载体的研学旅行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技艺,更能够保护、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是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热点[1],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特点可以总结为: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2],是融合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理念,强调“完整的人”的培育。“五育融合”与非遗研学在育人理念、育人实践和育人成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3]。文章以地方非遗惠山泥人为例,探究“五育融合”与非遗研学之间的契合性,并设计研学活动,以期为研学旅行市场以及地方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一、“五育融合”与非遗研学活动的契合性分析

非遗研学主要是借助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观察学习、走访调研、技艺体验、文化感知等环节进行的综合性研学活动。“五育融合”与非遗研学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于真实情境

“五育融合”强调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技能,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非遗研学活动则主要借助非遗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非遗工坊、传承体验所、展示厅和非遗大师工作室等丰富的研学场景,开展非遗手作体验、非遗文化感知、非遗美学鉴赏等多样化的研学项目。这些项目立足真实情境,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及环境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课堂。

(二)基于多元融合

“五育融合”要达到的是综合性的育人成效,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的,而不是简单地分为这是德育,那是智育、体育或者美育[4]。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