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文旅深度融合水平测度与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朱玉婷 许丽君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决策。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文章研究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问题。通过测度分析,发现宁夏文旅融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分析了宁夏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认为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需加快融合发展;提出要在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的基础上,拓展文旅融合新领域,提升耦合度与协调度,推动文旅与康养产业、黄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旅深度融合;水平测度;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民族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生产总值排名总体较为靠后,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发展理念相对滞后,同时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等方面的挑战[1]。宁夏是西北地区典型的小省、弱省、内陆省和民族省区。文章以宁夏为例,对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提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宁夏文旅产业融合水平测度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评价体系构建

文章在借鉴国际分类标准基础上,综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结合宁夏统计局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和《宁夏文化发展报告》,参考现有文献中的相关研究,以数据准确性和可获得性为原则,并考虑了2020—2022年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因素,确立了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级层次结构,准则层为社会经济指标、旅游产业指标、文化产业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用以衡量宁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和成效[2](见图1)。

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宁夏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收入水平、机场旅客吞吐量等,反映经济和产业基础。高水平的社会经济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通常会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指标涵盖收入、游客人次、企业数量等,乡村旅游在2020—2022年成为度假首选,推动文旅产业与“国内大循环”紧密相关。文化产业指标如文化事业费、从业人员数、公共文化服务等反映文化发展水平。新增的数字化和文旅融合指标包括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此外,枸杞、葡萄酒、八宝茶和羊肉是主要产品,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葡萄酒产业产值代表品牌价值。由于品牌价值数据难以连续获取,本研究以葡萄酒产业的综合产值作为品牌价值的代表[3]。

(二)数据来源

笔者收集整理了国家统计局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2016—2022年相关数据,以及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宁夏文化馆、《宁夏统计年鉴》等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数据,数据来源基本可靠(见表1)。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