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感知的广西龙胜县广南侗寨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研究
作者 韦绍兰 郑舒壬 王友生 刘芬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结合鼓楼文化节客观实际确定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旅游效应维度和影响因子,旅游效应维度包括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4个,旅游效应影响因子包括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收入水平等13个。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旅游效应居民感知结果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4个维度和13个影响因子均得到居民的赞同。居民普遍认为鼓楼文化节旅游给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均带来积极影响,且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生态效应>社会效应;13个影响因子中,居民对拓宽了就业渠道和提高了收入水平2个影响因子的赞同度最高,居民对更好传承了民族传统习俗、山体保护完好和改善了邻里关系3个影响因子也表示赞同,但是赞同度相对较低。

关键词:居民感知;节庆旅游;旅游效应;传统节庆;鼓楼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龙胜县传统节庆旅游开发路径与创新研究”(2022KY0807);2021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以文塑旅:广西龙胜县民族村寨传统节庆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021Z09);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ESG表现助推广西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024KY0819);2023年度桂林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财税政策激励中小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2023Z09)。

引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传统节庆是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发展传统节庆旅游是乡村地区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践行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形式。而当地居民作为乡村地区传统节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其参与和支持。立足居民视角,探讨传统节庆旅游效应是保障未来传统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托。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下称“龙胜县”)作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享有“百节之县”的称号,传统节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广南侗寨鼓楼文化节(下称“鼓楼文化节”)期间闹春牛、芦笙踩堂、舞草龙草狮、原生态民族歌舞、吃百家宴等传统活动内容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是传统节庆的典型代表之一。因此,研究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的居民感知情况是助力广南侗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保障旅游特色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课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思路与过程

(一)研究思路

研究对象是基于居民感知的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文章研究思路是: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基于居民感知的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维度和影响因子;结合相关材料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获取居民的感知数据;对收集的居民感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明居民对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的感知结果;结合相关结果分析鼓楼文化节的旅游效应和现实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措施。

(二)研究过程

1.调查问卷设计

以“居民感知”“节庆旅游”“旅游效应”和“传统节庆”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结合文献梳理结果和鼓楼文化节客观实际确定居民感知视角的旅游效应维度和影响因子,即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1-5]。其中,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就业渠道和收入水平等;文化效应主要包括民族传统文化认知、民族传统文化自信、传统习俗传承和传统建筑保护等;社会效应主要包括社会治安状况和邻里关系等;生态效应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植被状况、空气质量状况、河道状况和山体状况等。根据确定的旅游效应维度和影响因子设计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居民感知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类似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1-5等级的评分标准对鼓楼文化节旅游效应居民感知影响因子进行评分区间标定,分值为“0≤感知结果≤1”表示“非常不赞同”;“1<感知结果≤2”表示“不赞同”;“2<感知结果≤3”表示“中立”;“3<感知结果≤4”表示“赞同”;“4<感知结果≤5分”表示“非常赞同”。

2.调查实施和数据统计

表研究以下辖的甲江寨居民为调查对象,为确保调查过程沟通顺畅和提高调查问卷有效度,调查对象主要选择18~65岁的居民。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