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平阴玫瑰小镇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作者 曾静 李颖
发表于 2025年1月

摘 要:文章聚焦于共生理论视角下平阴玫瑰小镇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的研究,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共生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特色小镇乡村研学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共生理论强调各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依存、合作与资源共享,为特色小镇乡村研学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基于此,文章以平阴玫瑰小镇为例,通过分析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研学旅游资源,提出了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社区共融和市场营销等策略,以期推动平阴玫瑰小镇乡村研学旅游的繁荣发展,并为其他特色小镇的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共生理论;平阴玫瑰小镇;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旅游目的地,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旅游资源,日益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选择。在特色小镇内,乡村研学旅游作为一种融合教育、休闲与探索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深入了解地方历史和文化的机会,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然而,如何在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共生理论(Symbiosis Theory)作为一种强调系统内部各单元间相互依存、合作与资源共享的理论框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概念界定

(一)共生理论

1879年,德国学者安东·德贝里(Anton de Bary)从生物学的视角提出了“共生理论”,他认为共生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两种生物紧密联系生活在一起[1]。从社会生态学角度出发,共生理论包含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大要素,三大要素彼此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共生体动态变化的方向和规律。笔者认为,共生理论可以作为分析特色小镇与乡村研学旅游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基础,为制订有效的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二)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指依托某一特色产业或文化资源,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区域,因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自然景观等资源,可以通过独特的产业定位,对其文化内涵和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挖掘与整合,使其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差异化发展。笔者认为,特色小镇可以作为乡村研学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和利用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满足教育需求的研学旅游产品,从而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其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研学旅游资源

乡村研学旅游以乡村为背景,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以教育为主要目的,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和探究性学习,使青少年深入了解乡村的文化、历史、生态和产业,以拓展青少年的眼界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底蕴。乡村研学旅游资源指可以满足研学旅游的教育需求,且可以被开发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等。通过充分挖掘乡村研学旅游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乡村研学旅游资源是特色小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研学旅游的教育性需求,整合和优化乡村资源,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对于助推特色小镇所在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刊登于《旅游纵览》2024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