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挖掘、市场拓展、产品开发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和满足游客需求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RMP理论,以四川安顺场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发现存在旅游资源特色不鲜明,旅游产品创新性不足,旅游市场开发程度不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从挖掘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RMP理论;安顺场;景区;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其美感和蕴含的文化价值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旅游产品开发成为提高旅游业竞争力和满足游客需求的核心要素。旅游市场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层次性的特点,反映了某一区域旅游发展的活力和水平。基于此,通过挖掘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创造旅游营收,为景区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促进景区旅游业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RMP理论由中国学者吴必虎于1999年首次提出,主要应用于区域旅游开发,指要以P性(旅游产品)分析为核心,进一步通过M性(旅游市场)分析和R性(旅游资源)分析,最终构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指导旅游开发实践活动[1]。
二、安顺场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景区基本情况
安顺场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南岸,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取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根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景区被选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属于“中国首批研学旅游目的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的彝族与尔苏木雅藏族凭借其特有的勤劳、热情、好客以及能歌善舞的民俗、民风,为游客提供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景区内文化展馆、遗址遗迹、古道古街,展现了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安顺场景区旅游资源分析(R)
1.旅游资源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2017)旅游资源分类法,对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整理归类。从分类和数量上看,包含4个主类,4个亚类和7个基本类型(见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