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没苦硬吃”,该如何理解?
你听说过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没苦硬吃”吗?
什么叫“没苦硬吃”呢?指的是在当下生活富足的条件下,没有苦也要自找苦吃。
这种生活方式在很多老一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热议,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家老人的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没苦硬吃”案例:
“三伏天,我公公婆婆为了省点电费,坚决不开空调和电扇,实在热得难受就扇扇子。二老都有退休金,没必要省这点钱。后来我老公叫他们放心开空调,我们给出电费,但他们就是不开,就要自己硬抗,结果给自己热中暑了。”
“中秋节给爷爷买的月饼,提醒他快吃,别放过期了,结果爷爷舍不得吃,硬是把月饼放到过期。让他扔掉,也舍不得,最后硬是把过期的月饼给吃了。后来爷爷说幸亏吃了,要不然家里的蒙脱石散(一种治疗腹泻的药)也要过期了。”
“我妈退休之后沉迷捡废品,家里被她堆满了各种破铜烂铁。去年因为拖太重的废品导致腰部骨折,住院花了3万。今年捡一块铁被砸中脚导致血栓,做了两次手术一共花了4万。现在还在坚持每天捡废品,怎么劝都没用。”
令人费解的“没苦硬吃”
面对有福不享、没苦硬吃、还不听劝的老人,年轻人既无奈又不解—— 自己明明是为他们着想,为什么就是不听呢?
年轻人自己不会没苦硬吃,所以才不会理解老人的没苦硬吃—— 这其实是个代际之间的生活方式差异问题。而生活方式的差异只是外部差异,是浮在表层的现象,人的一切外在行为都是其内在的投射,年轻人需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从心理上理解老人,然后再谈劝说的问题。
老一辈为何没苦硬吃?成长环境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大多早年都经历过物质短缺和匮乏,深知生活的艰辛,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对生活持勤俭节约的态度。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心理与健康》2025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