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王涛的长篇小说《大河》三部曲展现出黄河儿女壮丽的生活画卷。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出作者对战争与人的命运这一主题独特而深沉的思考。女性在战争中承受了更多的苦难和屈辱。女性身上闪耀出更加夺目的人性光辉。与书中一众苟且、软弱、阴暗的男人比起来,女性身上所呈现出的善良、坚毅、勇敢、不屈,以及睿智、果敢等可贵的品质则更加拨动读者的心弦。战争让人性扭曲,战争也将女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放大出来。作品的色彩感,体现在《长河》所呈现的浓烈的时代风情,人物与环境油画般的质感。
关键词:王涛《大河》三部曲 女性群像 油画般的质感
王涛的长篇巨著《大河》三部曲,在宏阔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黄河儿女惊心动魄的战斗和生活画卷。多彩的女性形象塑造与浓烈的油画般的质感,是王涛这部巨著所呈现出的最亮眼的标志。
具体一点说,《黄河滩枪声》为这一部大书渲染底色,《黄河岸边的孩子》和《黄河带我回家》则是在浑厚而凝重的底色上演绎生发的活剧。三部书既有共同的风格,又展现出卓而不同的风景和故事。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大书《黄河滩枪声》以其结构的别致、体例的自由,更以人物长廊的多色彩多声部,别开生面,直击心灵。这是一部由17幅各自独立的短章辐辏凝聚而成的长篇。在这部长篇中,作者将笔墨聚焦于艰难而火热的抗战岁月。这样一种由短章浑然天成的崭新形式,让作者得以轻松突破叙述局限,从容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透视,体现出丰富立体的文本风格,有滚烫的奔腾的流动感,彰显出汪洋澎湃的历史波澜。
这中间,既有像《金鸟》《月食》这样极富象征意味的篇章,也有像《蒹葭苍苍》《刺杀》《维持》《打赌》这样以伏笔和埋伏见长,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将故事推向高潮的佳作;既有像《庆生》《小狗旺旺》《锄奸》《大红枣儿》这样带有侦探意味的故事,更有《黄河滩枪声》《破晓之前》《欠条》《石榴花》这样,情节繁复,将人物一生命运浓缩在较短篇幅之中的超拔之篇。正是这样极繁复,大跨度的尝试与探索,让整部书演奏出一曲壮丽的长河之歌。
在这一部大书中,女性形象塑造既不是单一的,更不是浅尝辄止的。一个又一个女性形象,顶着战争的硝烟,穿越历史的尘埃,络绎而出,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女性群像。在这一长串女性形象画廊中,不管是青春妙龄,还是老迈病弱,她们的靓丽抑或丑陋的面孔背后,却都牵引出神秘而壮烈的故事,展现出深微幽秘的内在情感。绽放与枯萎,柔软与坚毅,无情的撕裂与长情的坚守,无不性格突显,如一座座雕像。
除了《黄河带我回家》《黄河岸边的孩子》中,作者用力甚深的女性形象之外,《黄河滩枪声》中,17篇短章,其中就有10章是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展开的故事。这样的用情用墨,体现出作者对战争与人的命运这一主题独特而深沉的思考。
毫无疑问,总是女性在战争中承受了更多的苦难和屈辱。《黄河滩枪声》是17个短章中最长的一篇。作者在六万余字的篇幅中,塑造了母亲、杨小慧、孟二冬、朴如侠以及父亲、长工六子哥等一组人物形象。因作者颇具匠心的暗线处理,母亲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又颇有点神秘感的形象。她是长工六子哥的母亲,终而成为地主的女儿,又是八路军战士的杨小慧的母亲。这位母亲一出场,就深深刺痛读者的心。正像电影中的特写,似有一束追光,打在母亲的身上,让睡梦中的杨小慧,重新认识了眼前的母亲。她首先看到的是一双干枯的,青筋裸露的手,然后是一张苍老到让人恐怖的脸,再后是两条已然废掉,必须借助于一只矮凳才能挪动一下身体的腿。鬼子来了,她的丈夫和儿子双双陷于不测,她的一直不敢相认的女儿又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随时会迎向敌人的枪弹。就连她自己,也最终以自己的老衰之躯,陷于灭顶之灾。
作者的深刻和不同凡响之处,绝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