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作者 甘玉萍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业设计需要突破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与干扰,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断进行优化,以助力学生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丰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要遵循丰富语文作业类型、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科学设计语文作业内容等原则。要采用设计趣味性作业、设计多样性作业、设计实践性作业、设计创造性作业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129-04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做到减负增效,就要解决作业设计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控制作业量,用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是教师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要突破传统语文作业的束缚与限制,科学合理地设计趣味性作业、多样性作业、层次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创造性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目标。“双减”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开展深度探究与深入思考,是语文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与基础保障,需要语文教师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语文作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不仅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对语文作业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注重对作业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以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作业巩固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体而言,为提高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效果,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要注重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能力培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作业设计的目的性、适用性,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1]。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双减”理念对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使作业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此,教师要精准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成效,为后续更高层次的语文课程要求及改革提供参考。语文作业可包含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作业设计优化过程中,教师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必备品质、必备能力培养融入其中,同时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顺利完成知识内化与巩固,较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语文作业设计优化,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与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科学设计与之相关的作业内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确保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了解学科特点,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2]。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原则

1.丰富语文作业类型

语文教师在作业布置环节,需要将其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与重要形式,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巩固。需要注意的是,语文课程是典型的文科类课程,涉及大量的文章阅读以及段落背诵、字词记忆,这也意味着相较于艺术类学科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乏味,主要以基础性内容为主。这容易导致学生处于机械式训练与被动式学习状态,其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逐渐对语文课程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除了要探索教学方式外,还要注重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与创新,引进具有多元化特征的语文课程作业形式[3]。要减少书面性作业,多为学生布置观察类作业及阅读类作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要布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自由选择作业形式。

2.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多元化发展需要,确保学生作业完成率和完成质量稳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差异性展开科学分析,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和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业完成质量[4]。秉承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所学知识,还能避免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和畏难心理。这样的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开展针对性训练,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在语文作业设计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引进具有先进性特征的教学工具,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为实现减负增效这一目标,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设置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并对语文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5]。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确保作业内容的生动性、适用性,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

本文刊登于《成才之路》2024年3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