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最基本的一门语言交际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常识,培养学生识文断字、阅读理解、口语表达及写作能力。表演性朗读能让学生的情绪得以较好地表现和抒发,利用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的表达,增强课文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可运用以下策略:选择合适的表演性朗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合作式表演性朗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加强表演性朗读的技巧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表演性朗读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注重表演性朗读的互动反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表演性朗读;运用策略;阅读素养;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125-04
所谓表演性朗读就是在阅读时,朗读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出来,从而提高阅读品质,使倾听者和朗诵者的心灵沟通更加紧密,可以互相传递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表演性朗读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表演性朗读教学,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养和引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表演性朗读应把握的要点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表演性朗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与戏剧表演相似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使学生运用自身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进行有感情的朗诵。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体会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情感世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表演性朗读可以实现读与演的融合,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学生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时,需要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水平[1]。
二、表演性朗读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与感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与感悟非常重要,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表演性朗读是提高学生理解与领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年龄较小,往往对一些文字性的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表演性朗读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进行表演性朗读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和蕴含的情感,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种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时,学生需要做到声情并茂,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唯有如此,朗读的过程才能变得自然、鲜活。学生只有在掌握语言技能和理解文本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性朗读。通过表演性朗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表演性朗读是对学习和生活情景的一种交流和模拟,学生在进行表演性朗读时,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同学的感受和反馈,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性朗读是通过对声音、动作和表情的综合运用进行阅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组织开展高质量的表演性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2]。
3.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表演性朗读需要进行深入思考,这不只是一种单纯的阅读过程,而是让学生将阅读与表演结合起来。这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按照文本的具体内容,选用适当的语调、动作和神情对文本进行朗读。在朗读之前,学生需要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表演性朗读对文本内容进行诠释。表演性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认知,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表演性朗读过程中,学生要利用丰富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调变化表现文本的情感和意境,这需要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的意图、人物的感情等。这样,学生能够扩展与深化自己的思想,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从而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3]。
三、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无形之中限制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一是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二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变化性、针对性和个性化指导,很难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三是教学评价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对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没有进行改善和创新,难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四、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1.选择合适的表演性朗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教学,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有效性[4]。语文教材有着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但并非每一篇作品都能成为完整的表演性朗读材料。有的作品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进行表演性朗读耗时过长,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表演性朗读。因此,在表演性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段落,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剖析,并开展表演性朗读,以提升表演性朗读效果。语文教材文章体裁多种多样,有些文章和段落适合表演性朗读,有些文章和段落不适合表演性朗读,教师一定要进行选择。同时,要注意不能将文章中的故事进行分割,要让学生进行整段的表演性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才能提高表演性朗读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