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探究
作者 李正朗
发表于 2024年12月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重视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文章分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以《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创新课堂导入、激活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热情,深挖文字细节、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品质,组织拓展阅读、提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影响力,巧妙引导复习、延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探究时间等方面,对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教学;指导策略;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93-04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类重要课文,相关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革命文化,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形成努力学习和奋斗的意识。然而,部分学生在阅读此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阅读热情不足、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影响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效果。为突破教学困境,教师应细致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探索让学生深度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

1.角色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可以发现,课文角色的选取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泽东在领袖和慈父双重身份下作出的抉择,《梅兰芳蓄须》表现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小英雄雨来(节选)》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学习、热爱祖国、勇敢与敌人作斗争的优秀品质,《手术台就是阵地》表现了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援华胸外科医师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可见,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角色涵盖领导人、艺术家、儿童、医生等不同人物,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革命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走进角色的精神世界,了解其精神力量,学生能够在明确自身理想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做到维护国家尊严、热爱学习、关心他人、对工作认真负责,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语言细节具有探究价值,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语言层面具有较高的探究价值[1]。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语言凝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可以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文字传递人物精神和品质。比如,通过环境描写,让读者了解人物生活背景;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让读者体会人物的心理动态;通过精心选择字词,突出人物品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深入了解革命精神的同时,学习如何运用文字传达信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策略

在分析部编版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特点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效、深入地分析每一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表达、思考能力,还有助于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然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深度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缺乏深入探索革命人物精神的能力。为提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探索科学的教学指导策略。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赞扬了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是需要深度探究的一篇课文。本文结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案例,探索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指导策略。

1.创新课堂导入,激活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热情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相距较远,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热情不足的问题[2]。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计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分享精彩的视频资源、图表资源,并结合这些资源设计讨论活动,在讨论中引发学生思考,巧妙引入课文中革命人物的故事。例如,在《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环节。第一,展时光卷轴。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时光卷轴,并在展示时光卷轴的过程中逐步引入年份、事件相关的图片,借助图片辅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在时间轴的辅助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提出“时间轴描述的是谁的一生”“他为什么要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什么是国际医疗援助行动”“为什么要学习他的事迹”等问题。第二,解学生困惑。展时光轴后,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本课学习的重点人物——白求恩,明确课文的题材——革命文化题材,并产生新的困惑:为什么一位加拿大的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他在中国经历了什么?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分析医生的天职,思考共产党员的职责,体会共产党人的精神,为体会白求恩的优秀品质做好铺垫。这样的导入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使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主要人物,明确人物身份,产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2.深挖文字细节,让学生了解革命人物的品质

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多是围绕一个特定的事例,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展示人物在处理具体事情期间的想法和做法,并将人物的内在品质蕴含于具体时间的细节之中,以艺术的手法展示人物的具体形象[3]。因此,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透过字、词、句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三年级学生的细节分析意识相对较弱,课堂指导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入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词语替换等,推动学生有效、深入地完成细节分析。

本文刊登于《成才之路》2024年3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