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课程教学存在着如内容陈旧、方式单一、实验资源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及师资团队发展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文章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等策略,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医学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53-04
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230588);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23KJB310031);江苏省扬州市自然科学基金(YZ2023165);202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YZUJX2023-J10);扬州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揭榜挂帅”项目(2023JSJG286);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YZUJX2022-D2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掌握从分子层面解析疾病机制的方法,进而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1]。为了响应时代的需求,高校要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等措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陈旧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理论教学滞后于学科发展前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当前,部分高校的课程内容仍停留在传统的知识框架内,未能及时更新、补充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如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难以适应未来医学和科研工作的需求。(2)实验项目过时,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仍然沿用陈旧的、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如蛋白质的沉淀反应、糖类的性质实验等)。这些实验项目过程单一、结果确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灌输教学[2]。在封闭式灌输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往往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基础概念,如酶动力学、代谢途径、基因表达调控等。虽然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往往忽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如蛋白质结构预测、信号转导等前沿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在被动接收大量信息的同时,缺少了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关键技能的锻炼,如PCR扩增、凝胶电泳、质谱分析等实验技术的实际应用。封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的另一个弊端是使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压抑,师生之间的互动仅限于布置任务、简单问答。在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积极地参加学习,难以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无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而师生互动不足,会使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医学专业却面临着实验器材和设备不足的困境[3]。在部分高校的实验室里,只有一些陈旧的仪器设备,且仪器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基本需求。一些关键的实验器材短缺,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不能亲自动手操作,只能观摩教师的演示,无法真正参与实验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PCR仪和凝胶成像系统,学生往往无法亲自进行基因扩增和分析,只能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来想象实验过程。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不足,不仅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4.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偏重理论知识记忆。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能力,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这种偏重理论记忆的考核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对酶促反应、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各种知识点死记硬背,忽视对这些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往往无法深入理解如代谢调控、信号传导途径等复杂生物过程的内在联系,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表面[4]。二是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在该领域,学生必须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如PCR技术、DNA测序、蛋白质纯化和电泳分析。然而,目前的考核体系往往只关注这些实验操作的标准执行和结果的重复性,未能充分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面对实验结果时的问题解决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