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愈发显著。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并思考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以适应新时期、新环境的教学新需求。要“紧跟时代步伐,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方法”“立足现实生活,优化网络思政教育传播内容”“净化网络阵地,强化对网络思政教育环境的监督与管理”“打造教育共同体,形成网络思政教育合力”,以此助力网络思政教育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净化;教育环境;教育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29-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学生在其中的活跃度极高。在此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方式逐渐显现出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且该课题对促进思政教育变革与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沿革
1.初步探索阶段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起步于21世纪初期。当时,互联网在中国逐渐普及,信息化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由于传统思政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问题,高职院校开始尝试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思政教育的手段与内容,如通过建立校园网站、论坛等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思政相关资料等举措,引导学生开展在线讨论,以增强学生的网络思政参与感和互动性。受技术与教育观念滞后等因素限制,这一阶段的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探索性强,但实践经验不足、效果有限等情况,主要停留在辅助教学层面,没有形成教育体系。
2.快速发展阶段
在2010年至2015年间,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社会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思政建设。高职院校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大力开展网络思政宣传与教育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政策解读、时事评论、优秀学生事迹等,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此外,一些高职院校还推出网络思政微课,将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化为短视频或图文并茂的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1]。
3.深化应用阶段
2015年至2020年间,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逐渐走向深化应用阶段。这一时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具体而言,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发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如思政课程网站、思政移动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思政教育资源与服务。同时,高职院校还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进行精准分析,进而为其推送个性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创新转型阶段
2020年后,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步入创新转型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驱动教育模式变革,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先进的网络思政教育工具和资源。例如,一些高职院校联合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发智能思政问答系统、在线讨论社区等,以提高师生互动的便利性和即时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讨论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翻转课堂、项目化学习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探究精神。例如,一些高职院校通过海外交流项目、国际网络课程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出大批量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2]。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1.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概念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整合各种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逐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且网络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师生课堂,而是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及各类新媒体工具,将思政教育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及社会人群中。可见,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的新模式,其既保持了思政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又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3]。
2.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一,数字化与信息化。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而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数字化平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以此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二,互动性与参与性。新时代的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双向甚至多向度的信息交流。思政教师可在虚拟课堂、微信公众号、校园官方微博等媒体平台发布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推文或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学生也可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汲取知识,并各抒己见,表达观点。这种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感,还有助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交流。第三,即时性和动态性。互联网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教师可通过实时直播或录播的形式,第一时间将最新政策的解读、社会热点等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在第一时间接收思政信息。第四,丰富性与个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