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娘子军”是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女性革命的典范,其“女性革命者”形象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对高职商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负责管理和教育以商科专业学生为主的一线辅导员,应主动将红色文化经典学习教育和体育、美育相结合,将学习党史知识和说家乡红色文化经典相结合,将红色文化经典学习和主题教育考察实践相结合,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红色文化经典;高职商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17-04
基金项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践与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工程推进的融合研究”(编号:2022YJ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1]作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红色文化经典,“红色娘子军”所展现的女性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其以报告文学、地方戏剧、电影、芭蕾舞剧、京剧、小说等形式传之于世,影响深远,对高校面向以女大学生为主的商科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价值。
一、红色文化经典“红色娘子军”中女革命者形象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经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陈媛教授将红色文化经典概括为:“红色文化经典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历史事件为原型,经过审美诗化生成为文化现象,进而文化现象生成文化事典,再进一步实现文化事典的符号化,并以符号化方式更普遍地构建中国共产党形象。”[2]关于“红色娘子军”最早的记载,只有短短一句话:“在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师部属有一个女兵连,全连一百二十人。”[3]后经刘文韶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报告文学将“红色娘子军”的革命事迹呈现在大众面前,再不断改编为各类艺术作品,在民间广为传颂。“女兵连”从报告文学到电影版、芭蕾舞剧以及其他艺术形式,所展现的“女革命者”形象都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鲜明的民族精神价值、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最后生成为红色文化经典“红色娘子军”,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立的女性革命队伍,开创了女性集体投身革命的先河,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支作为建制的女兵战斗部队。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红色娘子军”展现了伟大的女性革命者形象,包括打破传统、勇于实践精神,自立自强、独立勇敢精神,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团结协作、凝聚合力精神,丹心向党、赤心报国精神。
1.打破传统、勇于实践精神
1926年,中国共产党深入海南通过学校机构宣传共产主义,教当地人民染布、识字,鼓励女性剪短发、打破封建习俗,推动女性思想解放和身体解放。在党的影响下,当地女性打破“革命斗争是男性的事”的旧传统,积极投身于革命,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参加各类革命活动,以“革命者”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到1929年前后,“从琼崖特委到各苏区的县委、区委都有妇女委员会……各苏区农民妇女都已经组织起来,参加革命的有六七万人,被武装起来的有四五千人”[4]。海南女性打破传统、勇于实践,换来了新身份和新生活,并发展成为中国革命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团结协作、凝聚合力精神
1931年5月,琼崖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自此“红色娘子军”以集体身份活跃于革命武装斗争中。曾任“红色娘子军”连长的冯增敏回忆:“在挖地道的同时,我们就设法消耗敌人的子弹……敌人发现被包围后就不时地乱打枪,我们就猛吹冲锋号。”[5]从亲历者多次提到的“我们”中不难看出,在武装斗争中,她们分工协作,有劲儿往一处使,为了心中的远大理想一起奋斗着。她们将团结协作、凝聚合力的精神,汇集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的力量。
3.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精神
“红色娘子军”在武装斗争中经常冲锋陷阵,不怕流血牺牲。她们有时候诱敌深入,有时候深入前线与敌军正面作战;在危难之际,她们还承担起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的任务,与敌人殊死搏斗,子弹打完后就用石头砸[6]。刘文韶在他的报告文学中描述了“红色娘子军”的自我牺牲精神:“马鞍岭上寂静得很,我们看见了十个亲爱的战友,十个革命英雄儿女,安静地躺在被炮火犁过的土地上,周围是被摔断和砸碎了的枪,好几个人手里还紧握着枪把和拳头。”这样一群女性革命者,用她们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这种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体现了女性革命者的担当。
4.自立自强、敢为人先精神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发展壮大,就是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自立自强、敢为人先拼搏出来的。在海南,被封锁在荒僻山地和乡村中的“红色娘子军”不仅远离大部队、远离党中央,有时候甚至和上级党组织处于长期失联状态。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红色娘子军”自立自强、敢为人先,她们在琼崖特委的带领下坚持自给自足、自卫斗争,为后来的海南岛解放战役积累了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
5.丹心向党、赤心报国精神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琼崖特委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成立了女性革命武装,并给“红色娘子军”统一了服装和相应的文字标记及配置。时任“红色娘子军”连长的冯增敏慷慨激昂地回忆了她的革命经历:“那年我虚岁17了,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先在少先队当大队长,后调团县委当妇女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