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观察法,针对当前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细致分析,这些问题包括人才认定标准存在差异、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良莠不齐,以及“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缺失等。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全面完善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人才认定标准、培养措施,并设计出完善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的策略,以期为艺术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1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计划2023常规年度课题“新时代校企合作途径下的艺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研究”(立项批号:FJJKGZ23-052)研究成果
“双师型”教师是艺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所在,这类教师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重能力,能够紧密跟随当下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的人才需求,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过程中,提升艺术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艺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双师型”教师不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产教融合,还能在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一、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征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在艺术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不仅精通艺术理论,还能熟练掌握并传授艺术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上并重,既能系统讲授课程,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1],如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编导等。“双师型”教师兼具过硬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将行业最新动态融入教学中。此外,“双师型”教师还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探索新教学方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并具备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艺术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1.全面增强教学模式的实践性
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双师型”教师能结合深厚的艺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最新行业动态、技术和案例引入课堂,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双师型”教师还根据行业需求调整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就业竞争力[3]。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双师型”教师能将企业工作模式和项目管理融入教学,采用项目式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双师型”教师还能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如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参观,参加乐团演出排练,邀请企业专家讲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双师型”教师以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双师型”教师的行业经验和人脉,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产教融合与学生就业
首先,“双师型”教师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能够促进校企合作。例如,艺术职业学院与艺术院团共同创排剧目,“双师型”教师能以其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其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再次,“双师型”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为社会提供艺术设计、文化创意、表演艺术等服务。例如,“双师型”教师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为企业提供艺术设计方案等。
3.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追求。“双师型”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成长历程,可以激励学生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艺术职业教育,为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其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积极探索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尝试新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能为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带动其他教师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再次,“双师型”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国际艺术比赛和展览,展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能够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4]。
三、当前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认定标准差异化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不统一,有的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据,有的注重实践经历和业绩,导致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这种不统一,会使部分教师不清楚应达到何种标准才能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影响了他们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教师队伍结构与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部分艺术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学历和学术背景,对实践经验的要求相对较低,这导致新入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不高[5]。其次,艺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不够合理的情况。例如,年轻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还有部分艺术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主要集中在某些专业或学科,如音乐表演专业中热门乐器和声乐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相对较多,而其他一些冷门器乐的“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匮乏,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