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差异,揭示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深层次影响。研究发现,偏重集体的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更看重职业稳定性,偏重个人的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实现,而高语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则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个人、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建议,包括提升跨文化职业能力、构建多元文化职业教育体系、营造包容开放的多元文化职业环境等,以期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文化背景;大学生;职业规划;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09-0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高校深入探究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对于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路径、提升职业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背景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
1.文化价值观差异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
文化价值观是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深刻影响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明显差异。在偏重集体的文化背景下,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受此影响,大学生更加看重职业的稳定性、社会地位和对家庭的贡献,追求“铁饭碗”式的工作。而在偏重个人的文化背景下,则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1]。这种文化氛围,会使得大学生更重视职业的挑战性、创新性和成就感,追求与个人兴趣和专长相匹配的工作。高语境文化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注重人际关系和情境因素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看重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和谐、上下级关系以及工作氛围,“关系”成为影响其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低语境文化的欧美国家,则强调个人能力和业绩,较少受人际关系和情境因素影响。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文化价值观差异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偏重集体的文化塑造了大学生“稳定导向”的职业价值观,偏重个人的文化培育了大学生“自我实现导向”的职业价值追求,高语境文化则凸显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关系”因素的地位。认识和把握这些差异,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就业观念差异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影响
文化背景影响着社会的就业观念,进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行为选择。在儒家文化背景下,“慎终如始”的择业理念根深蒂固。受此影响,中国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更加慎重、保守的特点,职业选择更看重稳定性和长远发展。“专业不对口”,也成为中国大学生就业的普遍顾虑。这种“择业慎重”观念有利于大学生作出理性、深思熟虑的职业选择,但也可能导致其错失宝贵的就业机会。与之相比,西方职场文化则鼓励“尝试性就业”。在西方国家,职业流动被视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常态。因此,西方大学生在初次就业时,更加强调工作与兴趣的匹配度,而较少顾虑专业是否对口[2]。这种就业观念使得西方大学生能够通过“试错”积累职场经验,并在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但频繁的就业变动,也为个人职业发展带来不稳定性。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择业观念呈现出交融与碰撞。当前,职业生涯的个性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尝试性就业”成为更多大学生的选择。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职业选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也备受关注。这种观念的交融,要求大学生在就业时作出更加全面、审慎的考量,在个人兴趣和市场需求间寻求平衡。文化就业观念差异,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产生着复杂的影响。大学生认识不同文化中择业观念的特点,能使自身形成积极、开放的就业心态,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更加重视个人兴趣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3.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的制约
文化背景塑造个体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职业决策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呈现出显著差异。在整体性思维占主导的东方文化中,大学生习惯于系统权衡各种因素,将职业选择视为个人、家庭、社会的综合考量。这种“系统权衡式”的决策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职业选择的影响,但有时也会陷入决策困难,影响决策效率。与之相比,分析性思维占主导的西方文化,强调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注重目标的可行性。受此影响,西方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多采取“目标导向式”的决策方式,即根据明确的职业目标,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施。这种决策方式有助于大学生理清职业发展路径,提高决策效率。在儒家文化背景下,“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模式会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差序格局”强调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更加重视家庭意见和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这种“关系考量式”的决策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大学生决策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文化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方式具有重要影响[3]。整体性思维模式下,大学生采取“系统权衡式”决策;分析性思维模式下,大学生采取“目标导向式”决策;差序格局思维下,大学生则更加强调“关系考量”。大学生认识和把握这些差异,就能够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个性特点,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职业决策方式,提升职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应对策略
1.个人层面:提升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职业规划能力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