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派内画:方寸之间绘出大千世界
内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们用特制的毛笔,伸入口小如豆的透明琉璃瓶内壁作画,故称“内画”。
鲁派内画始于清代光绪年间,格调典雅、笔触精妙,与京派、冀派、粤派内画在业内并称为中国内画四大流派。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内画起源于画鼻烟壶
鼻烟是由发酵烟叶粉末调香而成,以鼻吸用的无烟烟草制品,中国人吸闻鼻烟的习俗始于明代。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而鼻烟正适合他们户外吸闻的特点。
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大批的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携带了大量的鼻烟和盛装鼻烟的玻璃瓶进关。后来,葡萄牙、英、法等国先后进献鼻烟和玻璃制的鼻烟瓶,乾隆皇帝也常以鼻烟赐赏给王公大臣。上行下效,吸鼻烟渐渐地成为了社会时尚。
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后慢慢采用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合适,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 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爱好者的喜爱。
康熙皇帝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在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当年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拜见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来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给大臣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
会员专享,阅读全文请先登录
登录/注册
本文刊登于《旅游世界》2024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