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
作者 畅婉洁
发表于 2024年11月

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白云精综”)见到小文(化名)时,记者很难想象她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温柔、亲切、对答如流”,是记者对她的第一印象。“我2016年发病,住过两次院。病情稳定后,开始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也认识了一些朋友。在大家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不再懒洋洋的,更愿意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小文的眼眸清澈。

康复后的小文加入了白云精综的“同伴支持”小组,“任何人都需要同伴,精神障碍患者更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康复经历,来陪伴他们,更有说服力。”小文说。

“‘同伴支持’项目是做好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希望参与项目的同伴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获得更多的关怀,收获信心,并找到归属感和社会融入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社区精神科主治医师陈夕圆说。

2009年,我国正式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在1亿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600万。关心、帮助每一个精神障碍患者,既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也体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人文关怀。

让精神障碍患者有“医靠”

“精神障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具有病因未明、病程迁延、难治性病例多、复发率高等特点,少数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冲动,甚至自伤或者伤人行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何红波教授说。

本文刊登于《民生周刊》2024年2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