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工程正式动工。为支持工程建设,百余万库区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舍小家为国家,创造了中外水利建设史和工程移民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水利部围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积极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安稳致富,持续释放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30周年。10月14日到18日,《民生周刊》记者随水利部“新三峡 新库区”主题采访组深入湖北省兴山县及重庆市云阳县、万州区,探访搬迁县区新时代新风貌和三峡移民的新生活。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昭君别院”火热出圈背后的“流量密码”
10月16日,初染秋意的兴山县笼罩在金桂的香甜中。驱车穿过“最美水上公路”,沿着公路再行驶十几分钟,就到了“昭君别院”。
“昭君别院”位于昭君镇陈家湾村,这里是王昭君的出生地。王昭君,无疑是兴山县的“流量密码”。
如何在昭君文化上做文章?事在人为,三峡后续专项资金送来“甘露”。2015年陈家湾村投入三峡后续专项资金2200万元,“昭君别院”项目正式动工。项目按照“风貌更像农村,功能不落城镇”的理念,挖掘乡村记忆、传承民俗文化。改造后的“昭君别院”,逐步形成一个“风貌自然、功能现代、产业有机、文明质朴”的特色旅游村落。
2000年,崔邦菊从被淹没的秭归县搬迁到“昭君别院”。2016年,她的奶茶店开张。“刚开张的时候生意特别好,村子里的游客多,我的奶茶店也成了打卡地。”暑假是崔邦菊最忙的时间,“很多大学生放假喜欢来这里,周边的游客周末也会过来转一转。”
截至目前,“昭君别院”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0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200万元,逐步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美乡村梦想。
“兴山县通过三峡后续工作产业扶持,兴建了昭君文化博览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高岚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项目等文旅融合项目,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开发昭君葛根汁、昭君酸梅汤等餐饮产品,旅游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